三、身直 。如果说定气是精神内敛的统领,那么“身直”和“头正”便是精神的外在体现 。
晋代书法家卫夫人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一身之力而送之……”如果写字确实须“一身之力”那么用力之源就是腰部,可见腰部的直立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四、头正:头正的直接益处是对笔下所写的字、所临的帖可以直视 。
而头歪就斜视,斜视就会因视差造成书写的结构不正确,以至于头部过低都对视力不利 。正确的坐姿会使书写者进入全身放松下沉,气息平和的冷静状态,从而剔除运笔紧张障碍,达到写字姿势规范的目的 。
执笔的方法与写字姿势相互协调、相互依存 。没有正确的执笔方法,空有正确写字姿势是不完整的,更何况错误的执笔会严重的制约写字的姿势,例如,执笔要求“掌虚”,目的是在于运笔时指、腕灵活,肘、肩肌肉松弛 。
各部关节能一起上下,挥运自如 。相反,当拇指内压,五指收紧,再加上手腕翘起,在运笔的力量连锁作用下,手臂、关节、肌肉必然处于紧张状态,形成运动力的互相抵触,这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手抖现象 。
在这种情况下,再谈“悬肘”是绝不可能的 。在执笔的 “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要领中,“指实”一般也理解为用力握实,这样就容易理解为拇指内压,仅就拇指内压和拇指节向外突起这一简单动作,如同机器开关一样,上下按动会得出两种结果 。
下压就“实”,突起就“虚”,“实”就死,“虚”就灵活 。掌竖,给人的直观的理解就是掌心翘着竖起来,其实这里更是一个不小的误区 。
从实践检验中“掌”只不过在拇指关节向外突出的同时,自然的向外侧呈“竖状”,详细的说,它是卧着“竖”,而绝非“翘 。
2.写毛笔字应如何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
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 。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 。
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 。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 。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
3.写毛笔字执笔方法的八个字比较公认的是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又称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擫:用拇指的第一节紧贴笔杆内侧,拇指关节捻动笔杆向外稍弯 。押:用食指的第一关节紧贴笔杆的外侧,与大拇指配合起来,将笔杆捉住 。钩:用中指的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杆的外侧 。格:用无名指的指甲根由内向外顶住笔杆的右外侧,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而且向外推着 。抵:小指紧贴无名指,依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不接触笔杆 。无名指力量小,不能单独推着中指的钩,还要小指托在下面,加一把劲 。
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 。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 。使之松紧适度 。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 。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