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硬核女人,连幸福都不屑

文:路文彬 丨主播:孙宏博
|这个硬核女人,连幸福都不屑
本文图片

/ Part 01
「愤怒是她唯一能够喊出的属于自己的声音」

你喜欢大团圆的结局还是悲剧式结局?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人是很喜欢团圆的 , 所以“现在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底缺陷 , 便要使读者感着不快 。 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 , 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 , 给他报应 , 互相骗骗 。 ”说的就是自古中国作家喜好勾勒团圆结局的作风 。
生活在一个偏好圆满的国度 , 听到一位作家说出“使每一个人有点儿不太幸福是我的职责”这样的话 , 难免会有些惊讶 。
最何为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安宁、圆满、幸福 , 全部为她所不屑?
|这个硬核女人,连幸福都不屑
本文图片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 , 牙买加·金凯德(Jamaica Kincaid)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 , 但她却是美国当代极为重要的作家之一;时常被评论家们拿来同沃尔·索因卡、德瑞克·瓦尔科特、托妮·莫里森以及V.S.奈保尔等作家相提并论 。 仅仅由此 , 我们亦不难看出牙买加·金凯德在美国乃至英语文学界的显赫地位 , 因为这里所涉及的四位作家分别是1986、1992、1993和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当然 , 这种相提并论的动机里难免含有种种复杂的因素 , 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 , 那就是牙买加·金凯德和他们一样 , 都是“少数话语”(minority discourse)的代言人 , 其文字里储存的是一个殖民铁蹄下的幸存者在后殖民主义时代的灾难记忆和历史梦魇 。 而且 , 她与前三位作家同为黑人后裔 , 又与德瑞克·瓦尔科特和V.S.奈保尔是同乡 , 皆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西印度群岛 。 在相当程度上 , 少数族裔这一身份在他国文化境遇里遭罹的创伤与尴尬 , 是牙买加·金凯德和这些作家们的共同写作资源 。
《我母亲的自传》耗费了金凯德5年的写作时间 , 为其赢得了普泛认可 , 被认为是她最好的一部作品 。 该作一度名列美国畅销书榜单 。
作品具有浓重的自传性色彩 , 这是金凯德同V.S.奈保尔的另一个相似点 , 记忆承担了他们重要的写作想像;但是 , 在对待殖民帝国的情感上 , 前者却从未流露出后者那样的暧昧 。 尽管同是在英国文学传统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 , 金凯德却丝毫不曾向英国殖民文化表现出奈保尔式的敬意 。 她对于殖民主义的政治压迫与文化清洗 , 从来都是毫不妥协的 。 这使得她的作品里总是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愤怒情绪 , 并往往会令读者感到不安 。
显然 , 金凯德是将愤怒视做了确认自我的方式 , 愤怒使其找到了表达自我的喉咙 , 那也是她唯一能够喊出的属于自己的声音 。 或者说 , 愤怒让那些一直无视她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她的存在 。 饱受凌辱的历史使愤怒成了金凯德的一切 , 除此之外 , 她已经一无所有 。
|这个硬核女人,连幸福都不屑
本文图片

正是由于被迫与自觉的愤怒 , 金凯德的作品里常常洋溢着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躁动情绪 , 且活力逼人 , 让人感觉到她似乎始终处于某种发烧的状态 。 这也是金凯德本人相当喜欢的一种状态 , 诚若她所说:“我希望永远不要安宁!我希望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井井有条 , 而且我认为我的生活现在是相当井井有条的 。
但是——啊 , 我永远不接受安宁 。 安宁看上去就像死亡 。 当我坐在这里 , 在一定程度上自得其乐时 , 我从不放弃思考我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 , 我的祖先是如何作为奴隶来到西印度群岛的 。 我就是无法忘记这件事 。 否则 , 就原谅了这件事 。 这件事犹如一阵巨浪依然在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