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傅申|张大千六十年回顾展的缘起与研究( 五 )


我数年来不自觉地耗费数年的光阴在他身上 , 并不代表我认定了张大千是近代“唯一”、“最伟大”的画家 , 我喜欢并敬重的近代大家其实还不少 , 如大家熟知的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林风眠等 , 但是由于个人做研究的方法以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 不能同时对各家都作深入的研究 。 不过最重要的原因 , 恐怕还是因为我在过去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史的 , 而在以上的这些现代大家之中 , 除了黄宾虹和傅抱石差可并论之外 , 没有一个画家对中国绘画史像张大千那么熟悉 , 同时又刻意地从传世古画中加以探究和学习 。 诚如何怀硕兄笔下的张大千 : “中国美术发达史自上古迄近代 , 各流派、各家法 , 尽集其腕底 , 一生作品可谓为中国画史之缩影 , 其为一代宗师 , 不但并世无匹 , 衡诸先人 , 亦罕有广博精深如大千者 。 ”又说: “他搜罗中国绘画史上一切的精华 , 不论宫廷的院画或在野的文人画 , 不论是贵族的或民间的 ;不论南北、古今 , 他的恢宏有容、兼收并蓄 , 在美术史上难得如此第二人 。 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百科全书 。 ”即使像黄宾虹这样兼有画史家素养的画家 , 但对古画真正能体悟其精髓的 , 并且在临仿学习时能做到形神俱似的 , 黄氏仍然远不及大千 。 这可以由五六十岁的黄宾虹误认张大千在20岁出头时伪仿的一幅石涛为
真迹精品 , 就可见出两人的高下 。 不过 , 黄氏的误鉴 , 倒是给大千打了一剂强心针 , 他从此壮了胆 。
在张大千的绘画发展过程中 , 他不断地向一个个古代大家挑战;在他学习消化之后 , 就要求自己能与他们媲美 , 比如他最敬重八大山人 , 但是有一次题自己仿八大山人的得意之作说: “个山(即八大)得意处未必有此 。 ”或自题简笔山水人物图云 : “予之此幅 , 清湘(即石涛)能作此人物 , 不能为此山石 ;八大能作此山石 , 却不能为此人物 , 至于全幅运笔构思 , 起两公于九京 , 当亦无由落墨矣!”
等到后来 , 张大千不但出入宋元 , 上攀隋唐 , 他的自信心更强了 。 他在一幅《幽壑鸣泉图》上长题云:“欧阳公尝自称其庐山髙 , 今人莫能为 , 唯李太白能之 , 明妃曲后篇即太白亦不能为 , 唯杜子美能之 , 至于明妃曲前篇 , 子美亦不能为 , 唯吾能之 。 此幅宋人有其雄伟、无其温润 , 元人有其气韵 , 无其博大 , 明清以来毋论矣 。 闻斯言者 , 莫不莞尔而笑 , 愕然而惊 。 ”大千固然有好胜雄心 , 但绝不是狂妄之徒 , 偶然发生这样的豪语 , 那确是他“血战古人”的成果 , 而不可以“狂言”视之 。
当然 , 张大千也不是完美的 ,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时 , 我们确实可以说他很多的画太偏于甜美 , 用笔流滑的应酬画太多 , 其内容与历史、与时代、与中国的民间疾苦好像都无关而脱节 , 因而可以大致同意何怀硕兄对他的批评: “过于偏向唯美的营造 , 缺乏深厚的人性体验之表现 , 故他的成就 , 不无自外于他所处的这个苦难的时代的遗憾 。 ”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观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等人 , 他们的山水、花卉、仕女、高士 , 徐悲鸿的墨竹、麻雀等又表现了什么时代性呢?显然绘画的品评标准是多方面的 , 美本是艺术表现最终的一环而已 。
这也是张大千个人的选择 , 他是有意识的 , 因为他明白地说:“画以表现美为主” , “真正美的东西才画 , 不美的就要抛弃” 。 绘画的优劣 , 不在乎唯美与否或是否有关民瘼 , 而在于作品本身的技巧(用笔、设色、结构)与内容的深度是否真诚和谐地配合 。 这与书法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 就像书法的好坏并不决定于书写文字的内容 , 拙劣的书法并不因为写了一首有关时代苦难的诗就变成了艺术品 , 但是好的书法 , 一般都有铢两悉称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