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没有人愿意爱我们中的普通人”( 二 )


第二篇是 《变色龙》 。 这篇小说因为被收录进中学语文课本而广为人知 。
小说写到 , 一条狗在大街上咬了一个人的手指 , 警官负责处理此事 。 这个警官随着周围人关于狗主人身份的不同说法 , 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听说狗主人身份显赫 , 他就大骂被狗咬了的人活该 , 听说这是一条流浪狗 , 他就扬言要处死这条狗 , 如此等等 , 他的态度就像变色龙一样 , 变来变去 。
这个短篇显然是充满讽刺力量的 , 但我们以往大多会认为 , 故事中的警官是契诃夫的主要讽刺对象 , 认为他就是一条可笑的“变色龙” , 但是我们如果更细致地读一读这部作品 , 就有可能会对契诃夫的意思有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多层的理解 。
那位被狗咬伤的人高举着流血的手指 , “像是举着一面鲜艳的旗帜” , 甚至不无得意和炫耀 , 听说狗主人身份显赫后又无比沮丧 , 甚至胆怯;周围看热闹的人跟着起哄 , 他们的情绪也同样在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起伏变化——无论是被狗咬了的当事人 , 还是所有的围观者 , 无疑也都是变色龙 , 也都是契诃夫的嘲讽对象 。
但是 , 我们又似乎能感觉到 , 契诃夫对这几种类型的“变色龙”的态度 , 又仿佛是讽刺加怜惜的 , 既有指责又不无同情 。
这甚至会让人感觉到 ,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变色龙 。至少 , 我们都曾经依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变更过我们的心态和立场 , 情绪和作为 , 我们在特定的时空里都可能是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 。
变色龙|“没有人愿意爱我们中的普通人”
文章图片

《万尼亚舅舅》
第三篇是 《苦恼》 。 这篇小说的前面有一句题词 , 也就是“我向谁诉说我的苦恼” , 这句话引自俄国民间圣歌 , 是《约瑟夫的哭泣和往事》的开头一句 , 这句题词奠定了整篇小说的基调 。
小说里写到 , 车夫约纳的孩子死了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所谓“车夫” , 有些像现在的出租车司机 , 在当时的俄国 , 他们赶着马车迎送客人——他很想向别人诉说一下自己的悲伤 , 并先后做过四次尝试 。
他想对他的第一位乘客、一位急着赶去约会的军官说 , 却遭到对方的冷遇 , 他好几次转过身去看那位乘客 , 却发现人家已经闭上了眼睛 , 显然不愿意再听下去 。 一个小时之后 , 他拉上了三位喝了酒的年轻人 , 他对三个年轻人说道:“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乘客却回答:“大家都要死的……得了 , 赶你的车吧 , 赶你的车吧!” 其中一位乘客嫌约纳赶车赶得慢 , 还对着约纳的后脑勺来了一巴掌 。 第三次 , 约纳想对自己的同行、另一位车夫诉说 , 这位车夫与约纳一起在等乘客 , 他似乎愿意听约纳的话 , 可是听着听着他也睡着了 , 小说中写道:

约纳又孤身一人了 , 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不久 , 如今重又出现 , 更有力地撕扯着他的胸膛 。 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着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究竟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 , 谁都没有注意到他 , 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这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 。 如果约纳的胸膛在此时裂开 , 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 , 那么它仿佛就会淹没整个世界 , 可是话虽如此 , 他的苦恼却是人们看不见的 。 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 , 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
契诃夫《苦恼》
最后 , 车夫约纳决定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那匹拉车的小母马听 ,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 , 听着 , 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 约纳讲得入了迷 , 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