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观虎图记|年画中的“虎”:镇宅神虎,保吉除邪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 , 关于虎的传说与图像也不胜枚举 。 我国古代普遍崇信的四个方位神中即采用白虎形象来指代西方 , 汉代画像石中也有大量的虎纹饰出现 。 除此之外 , 不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民间画师 , 均塑造了不少关于老虎的艺术形象 , 足以显示老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千百年来 , 华夏民族常常处于天灾、人祸、兵荒战乱之中 , 人们需要休养生息 , 祈祷和平和安宁 , 便赋予“百兽之王”——老虎以纳福驱灾的属性 , 崇虎的行为也逐渐转化为普遍的民间习俗 , 年画中自然也少不了和虎相关的内容 。
门神门画中的虎
年画中的老虎形象最早出现在门画中 。 《周礼·春官》记载门画虎时提到: “师氏居虎门之左 , 司王朝 。 ”并注释云: “虎门 , 路寝门也 , 王日视朝于路寝 , 门外画虎焉 , 以明猛于守 , 宜也 。 ”师氏指的是周朝的官名 , 掌三德三行 , 教国子 , 位居于虎门之左 。 虎门即路寝门 , 乃周王每日处理朝政的地方 , 位置显要 , 故需要在这里的门上画虎的形象 , 以备守卫 。
到了汉代 , 门上画虎的范围扩大 , 应劭《风俗通义》卷八记载: “县官常以腊除夕 , 饰桃人 , 垂苇茭 , 画虎于门 , 皆效于前事 , 冀以卫凶也 。 ”汉代除了县官“画虎于门”外 , 地下墓室里的门上刻画着虎形或白虎铺首的画像石也不断出土 , 可以证实其说 。 应劭《风俗通义》卷八中还记载了汉代除夕画虎于门的原因 , 即 “虎者 , 阳物 , 百兽之长也 。 能执搏挫锐 , 食鬼魅 。 令人卒得恶遇 , 烧焐虎皮饮之 , 击其爪亦能辟恶 , 此其验也” 。 至今 , 河北武强、陕西凤翔等地的年画还有多种虎门神题材 , 在云南丽江纳西族也有贴《雷霆白虎之神》等图藉以御凶的风俗 。 此外 , 东汉王充《论衡》引《山海经》云: “立大桃人 , 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 , 悬苇索以御凶魅” 。 蔡邕《独断》中也记载了“神荼、郁垒”与虎之间的关系: “岁竟十二月 , 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 , 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土鼓 , 鼓且射之 , 以赤丸五谷播洒之 , 以除疾殃 。 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 。 神荼、郁垒二神:海中有度朔之山 , 上有桃木 , 蟠屈三千里 , 卑技东北有鬼门 , 万鬼所出入也 , 神荼、郁垒二神居其门 , 主阅领诸鬼 , 其恶害之鬼 , 执以苇索 , 食(喂)虎 。 故十二月岁竟 , 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 。 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 , 以御凶也 。 ”此描写也常被用作门神起源而引用 。
唐代时 , 民间流行画虎头于门上以防止瘟疫疾病的民俗活动 , 段成式《酉阳杂俎》载: “俗好于门上画虎头 , 书聻字 , 谓阴刀鬼名 , 可息疫疠 。 ”该习俗至今还在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有迹可循 。
形象|观虎图记|年画中的“虎”:镇宅神虎,保吉除邪
文章图片

镇宅神虎 保吉除邪 山东潍坊
形象|观虎图记|年画中的“虎”:镇宅神虎,保吉除邪
文章图片

镇宅神虎 保吉除邪 山东潍坊
清代 , 虎形象在门画上的形象进一步发展 , 各年画产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老虎门画 , 多以镇家宅保平安为主 , 如山东潍坊的《镇宅神虎》绘制一对下山猛虎 , 阳文印“镇宅神虎、保吉除邪”;画面构图对称 , 画角添加了石榴、喜鹊图案 , 颇具装饰意味 。 有趣的是 , 当地并不将此画贴于宅院正门上 , 而是贴于后门 , 意为和前门的门神一起守卫家宅 。 此外 , 有的老虎门画除了具有镇宅的意义外 , 还象征财富 , 如河北三合义画店出品的《泰山神虎》门画中的老虎身躯粗壮 , 眼似铜铃 , 张口露齿 , 尾巴高扬 , 前侧有盛满珠宝的聚宝盆 , 意指驱除邪祟又守护财宝 , 每幅上都有七言绝句一首 , 并钤有“泰山神虎”符印 。 又有一类老虎门画以“母子虎”的形象出现 , 如陕西凤翔的《镇宅神虎》 , 描绘了一只大老虎带着一只小老虎嬉戏的场景 , 不似其他老虎的凶猛之姿 , 更具有人间情趣 , 亦不失镇宅驱邪保孩子们平安健康之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