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史上最倒霉的状元,这个小原因,竟让他与状元名号擦肩而过?

史上最倒霉的状元,这个小原因,竟让他与状元名号擦肩而过?古人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然这句话在我们现在看来太过片面,但是这也证明了在古代,读书人是很受尊敬的。而大部分读书人寒窗苦读,也只是为了他日能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范进!史上最倒霉的状元,这个小原因,竟让他与状元名号擦肩而过?
文章插图

但是古代科举考试的状元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了。就单单是考上举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然《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也不至于考了十几年才考上举人,最后还因此变得“癫狂”。要考上状元期间要经历的“关卡”就更多了。然而即便你已经成为殿试第一,状元已是囊中之物的时候,运气也很重要。清朝有一个状元,堪称史上最倒霉的状元。就这个小原因,竟让他与状元名号擦肩而过?【 范进!史上最倒霉的状元,这个小原因,竟让他与状元名号擦肩而过?】
范进!史上最倒霉的状元,这个小原因,竟让他与状元名号擦肩而过?
文章插图

他叫做邵自昌。要说这个邵自昌,也算是个相当勤奋的人。虽然家境不好,但是在学业上倒是不曾懈怠过。而且他本身也是个很聪明的人,所以参加科举考试的一路也算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邵自昌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走到了殿试这最后一关。话说,他那一年的殿试的考官都是由往年的状元组成的。邵自昌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士气大增,一举夺得殿试首名。
范进!史上最倒霉的状元,这个小原因,竟让他与状元名号擦肩而过?
文章插图

接下来就是按照规矩,交由乾隆皇帝做最终的决定。当然一般这个“决定”就是个形式,只要这些学子的文章没有什么大毛病,邵自昌便是妥妥的状元。考据考试字北宋之后,就有了一个叫做“弥封”的制度。其实有点像我们现在高考考试,试卷会封住姓名等信息,以示公平。所以当乾隆皇帝觉得邵自昌的文章没有什么问题,在御笔钦定他之前,就先让一旁的大臣拆除“弥封”。
范进!史上最倒霉的状元,这个小原因,竟让他与状元名号擦肩而过?
文章插图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了,这个大臣一直没有拆下邵自昌卷子的“弥封”。等了很久,“弥封”依旧没有拆下,渐渐的,邵自昌的卷子就被慢慢地往后移。一直移到第四名的时候,才打开。其中原因实在让人不解,但是因为这个时候,邵自昌的卷子已经移到了第四名,乾隆皇帝觉得是“天意”。于是原本板上钉钉的状元名号,就这样溜走了。而原来的第二名就这样幸运地成为了状元。
范进!史上最倒霉的状元,这个小原因,竟让他与状元名号擦肩而过?
文章插图

要说邵自昌的倒霉还不仅仅在于此,自这次以后,虽然他也走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顺,也没有什么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