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哪怕在今天韩国的日常风俗里 , 汉字有时也扮演着不可缺的角色 。 典型就是“办婚礼” 。 按照韩国的婚俗 , 宾客在送婚礼礼金时 , 应该用汉字在红包上书写姓名 , 以示郑重与尊敬 。 可由于多年的“去汉字化” , 有时宾客们不会写汉字 , 有时就是写了 , 新郎新娘也不认识 。 照一位帮兄长操办婚礼的韩国青年的话说 , 那真是“一直尴尬着 , 几度冒冷汗” 。
一家韩国知名媒体还为此发出追问:“汉字至今仍在韩国婚丧礼仪上广泛使用 , 如果全部换成谚文(韩文)会怎样?”
确实 , 在很多人看来 , 换成韩文似乎也没啥嘛 。 其实 , 这就是韩国文化界长期叫苦的另一个事儿 , 别看有个别韩国刊物 , 敢率先尝试“全用韩文” 。 可这韩文 , 公认不好用 。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 , 今天的韩文 , 起源于明朝正统年间时 , 朝鲜王国颁布的《训民正音》 。 当时的朝鲜国王李裪也被尊为“韩文发明者” 。 但李裪当时就解释了 , 他颁布《训民正音》 , 不是为了淘汰汉字 , 而是为了“欲使人人易习 , 便于日用矣” , 也就是让大家学汉字更容易 。 而现代韩国学者更公认:汉字与韩文从来都是相通的 , 特别是由于韩语词汇包含了七成汉字词 , 所以学好了汉字 , 韩文学起来就很轻松 。 去汉字化?韩文也学不好 。
本文图片
而这在韩国文化财厅官员口中“有优秀性”的韩文 , 本身的毛病也是公认:起于《训民正音》的韩文 , 由10个元音和14个子音构成 , 好处是易读易学 。 就算是不懂韩语的外国人 , 只要掌握了拼写规则就能用 。 可用起来就知道问题大——韩文是表音文字 , 而且不像汉字一样有四声变化 。 所以假如遇到同音字同音词 , 不用汉字只用韩文的话 , 基本靠猜 。
简单举个例子 , “柳与俞”“郑与丁”“林与任”等姓氏 , 在韩语里都是同音字 , 如果单纯用韩文来拼写 , 很容易就造成误会 。 这也是为什么韩国的“婚礼”等重大场合 , 来宾需要用汉字来书写姓名——起码不会出错 。
好些韩语里的日常用词 , 放在韩文里也容易“乌龙” 。 比如“放水”和“防水”两个词 , 如果全用韩文来拼写 , 不仅在读音上一模一样 , 写法也一模一样 。 与这俩词在韩文里“一模一样”的 , 还有“防守”“防绣”等词 。 如此“乌龙” , 有时也造成了严重后果:2010年韩国京釜高速铁路建设里 , 由于施工方误把枕木上的韩文“防水”二字误当成了“放水” , 愚蠢的给枕木加上吸水材料 , 直接导致十五万根枕木成了次品……
【|“去汉字运动”五十年后,韩国人为何开始后悔了?】这些韩文里常见的“乌龙” , 也只有加上汉字 , 才能最大限度避免错误 。 所以今天的韩国文字里 , “汉字韩文混用”也就成了常态 。 虽然汉字在韩国新闻媒体里的比重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四 , 还有媒体号称“完全抛弃汉字” , 但大多数情况下 , 汉字真不能不用 , 不用就容易出大事 。
本文图片
因为这些“叫苦”事儿 , 所以从1970年韩国“粗暴废汉字起”至今 , 韩国文化界一直分成两大派 , 一派是“坚决废除汉字”派 , 这些人嫌韩国“废汉字”废得还不够 , 批评汉字“难认难读难记难写” , 不如“韩文专用” 。 另一派是“混用派” , 认为汉字有着极强的造词能力 , 能最大限度弥补韩文不足 , 而且汉字是“东方国字” , 是韩国的“准国字” , 如果不用汉字 , 韩国就将在东亚“自我孤立” 。 每当韩国政局变动 , 这两派都会吵一场 。
- |调皮孩子放学“掏鸟蛋”,无意间找到千年国宝,专家鉴定估值50亿
- 全职妈妈|宝宝已上幼儿园,妈妈为何继续“家里蹲”,过来人:条件不允许
- 边境!中国西部戈壁戍边人的别样年:生命禁区守望石穿“新衣”
- 品史君#99岁的杨振宁,如何称呼翁帆的父母6个字回答,堪称“教科书”
- 卢龙城$都知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但是你知道“飞将”是谁吗!
- 杨教授$抽大烟,逛窑子,“瞎子”阿炳凭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 查尔斯$《月亮与六便士》:敢于“打破自己”的人生,究竟有多爽?
- 发生地&“中国四大悲剧”之一的发生地,带你去一个藏着千年故事的地方!
- 让奥运精神随火炬“飞扬”
- 回顾展!(北京冬奥会)2022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暨历届奥美大会作品回顾展“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