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人读到泪光的“私人文本”

艺术|让人读到泪光的“私人文本”
文章图片

□莲子
日记 , 是一个人灵魂的隐秘之地 , 也是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流淌 。 在“中国昆曲传习所”成立100周年之际 ,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近30万字的“私人文本”《念白——柯军昆曲日记》走进读者视野 , 洗尽铅华的字里行间 , 跳荡着激情的浪花 , 氤氲着他对昆曲的深情 。
阅读柯军日记可以知道 , 他从12岁走出家乡昆山 , 一头扎进昆曲的怀抱 , 与昆曲结缘已四十多个春秋 。 数十年的熏浸 , 《夜奔》里林冲的士子精神;《沉江》中史可法永不言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忠烈;《望乡》中苏武爱国忠贞的节操 , 都和柯军的生命相遇并融化在血脉里 。 在柯军的演艺生涯中 , 他尤其看重对身逢乱世传承中华文脉的先贤顾炎武的演绎 。 这个题材在戏曲史上前无古人 , 年龄跨度大 , 需武生、老生、老外应工集于一身 , 突破行当、跨家门 , 其难度之高 , 可以想见 , 极具挑战性 。 柯军尽管创作、传承、上演过数十部精彩剧目 , 依然战战兢兢 , 这是对艺术的虔诚 , 也是对昆曲的敬畏 。 排练季 , 正值溽热盛夏 , 每天要换七八件水衣 , 身体严重透支 , 还要耗神费思死抠戏 , 人瘦了十多斤 。 正是这种“死磕” , 让他对顾炎武这个中国17世纪最伟大的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孤寂与痛苦、坚韧与崇高表现得淋漓尽致 。
2019年5月 , 《顾炎武》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 柯军一门心思想让戏能留得住 , 传得下 , 让艺脉相承 。 头天晚上的演出 , 他带徒弟各演全本的三场戏 。 次日 , 他就把整台大戏全部交给了爱徒 , 自己一直在侧幕为学生把台加持 。 演出圆满成功 , 学生给柯军一个深情的拥抱 , 柯军心头猛然一热 , 又一次想起少年 , 想起汗水 , 想起记忆里恩师的苛严和温蔼 。 夜里 , 他付诸笔端:“记得张金龙老师跟我说 , 我在台上演 , 他在台边上替我捏了一把汗 , 因为我演的《伐子都》有大量的翻腾跌扑的技巧 , 有扎大靠左右540度的转体僵尸 , 有踺子倒叉虎 , 有桌子上180度腰变僵尸 , 有3张桌子蛮子下高等等 , 每一项都有可能出事故 , 轻者崴脚骨折 , 重者还有生命危险 , 老师每次在旁边给我把场 , 说那情景就是在火上烤啊 , 整出戏都是心惊肉跳 , 不敢喘气 , 每次安全顺利演出《伐子都》下来 , 张老师都好像经历一场生死搏斗 , 满头大汗 , 气喘吁吁 。 可他总是笑着帮我卸大靠的绳子 , 解箭衣和大带 。 ”这些既是真切的生命体验又是情感抒发的记录 , 既有动人的内在力量 , 又能让我们能感受到一种被艺术人格全面熏染的师徒关系 。 他甚至一次次虔敬地叙写当年魔鬼训练时曾拿藤鞭抽打他 , 尔后身染沉疴卧床近二十载、近日驾鹤西去的张老师的手 。 “那双手是硬的、凉的、蜷缩着舒展不开来 , 这是一名老艺术家的手 。 他的血脉流到了我的身体里 , 自己的身体却如枯槁 。 ”这是一段令人动容的文字 , 能让人读到泪光 。
戏之于柯军 , 无疑是一种灵魂的淬火 。 他淡定安然地在日记里沉吟自己的疼痛伤情 , “功练猛了 , 浑身疼痛 , 痛风也来凑热闹 。 ”“取下盔头 , 卸下大靠 , 脱掉厚底 , 瘫在了舞台上 。 撩起彩裤 , 看着红肿的膝盖 , 惨不忍睹 。 ”“录制《乱箭》这12个小时的煎熬搏命 , 是我演艺生涯中最苦、最累、最痛的一次体验 。 由于痛风发作 , 完全可以推迟录像时间 , 但录像牵扯的单位较多 , 只能顾全大局 , 苦着自己 。 吴汉、崇祯、周遇吉 , 都看着挚爱的亲人以非正常的方式去死 , 这是盖世英雄的人生至暗时刻 。 看完他们的疼 , 我还疼吗?”他甚至可以在吞噬一切的剧痛中 , 在舞台上把《夜奔》演绎得完美无比 , 然后说 , “真实的疼痛让我的表演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 感谢疼痛!”柯军的文字 , 看似平淡却有筋骨 , 记录伤痛却没有伤感 , 让人过目难忘 。 作为昆曲人 , 其深长的情感指向诚如所言:燃烧自我 , 成全昆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