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左!叶兆言出新书《通往父亲之路》,以六十余载生命体验探讨父子关系( 三 )


根植于真实生活的鲜活故事情节更增添了作品的时代感、可读性与趣味性。据作者叶兆言讲述,作品中张希夷干校养牛这一情节即移植于伯父叶至善干校养牛的经历,“这一段其实是我伯父和我们老爷子(指叶圣陶先生)的一段故事。我伯父就像我小说中写的这个父亲一样,在干校养牛,而且他很得意地天天晚上起来给牛把尿,我祖父在书店里到处给他去找养牛的书。他们在通信中大量提到这一件事,养的牛怎么好,牛圈里怎样干。”“真实生活中,我伯父和我祖父光是通信就写了很厚一本书,谈的全是怎么养牛。”这种来自生活热气腾腾的经验拉长了作品的内部空间,也赋予小说更真实可感的质感肌理。
张左!叶兆言出新书《通往父亲之路》,以六十余载生命体验探讨父子关系
文章插图
《通往父亲之路》书中插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特邀翻译家赵瑞蕻与杨苡先生女儿,知名文画人赵蘅女士倾情绘制插图,打造高附加值的精装插图本。赵蘅曾为《呼兰河传》等文学经典创作插图。与作者接近的书香出身,相仿的成长年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赵蘅自然把握本书情感氛围,精准还原时代场景。比如:“爬中山陵”插图,中山陵石阶数俱为真实可考;“邮递员送信”插图,六七十年代邮递员穿何种衣服,衣服上有几粒扣子,信封上“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印记,均妥帖地得以呈现。文字与插图相得益彰,让本书翻开悦目,宜藏宜读。
【 张左!叶兆言出新书《通往父亲之路》,以六十余载生命体验探讨父子关系】《通往父亲之路》书名取自多多的一首诗《通往父亲的路》,“……我们身右/跪着一个阴沉的星球/穿着铁鞋寻找出生的迹象/然后接着挖——通往父亲的路”。叶兆言与多多作为同时代人,小说与诗歌以相近的书名彼此映照,遥相呼应,意境绵长。父亲的形象模糊不定,而通往父亲的道路太过漫长。如果父亲是一座山,翻越过去,不仅需要理解与敬意,更需不惧山上乌云的遮蔽,幽径的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