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刘先银经典点说:董仲舒《春秋繁露》《易经》阴阳五行的时空数字形成阴阳图解( 四 )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 , 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 。 一脏与一腑相对应 , 一阴一阳互为表里 , 由经络相互络属 。 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 。 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 , 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 , 水液糟粕各行其道 。 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 , 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 , 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
心为君主之官 , 主血脉和神志 , 是五脏六腑之主 , 心神明则脏腑安 ,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 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泌浊 , 其功能运行正常 , 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 , 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和大肠 。 心与小肠相表里 , 二者经脉相连 , 气血相通 , 所以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 , 只有二者同调 , 相互兼顾 ,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 , 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 , 有“血海”之称 。 若肝脏功能异常 , 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 , 肝主疏泄 , 性喜条达 , 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 , 乐观豁达 。 肝与胆相表里 , 肝为阴 , 是里主内;胆为阳 , 是表主外 , 故治胆的病要调肝 , 肝病同样也要利胆 。
脾与胃相表里 , 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 , 气血化生之源 。 脾主运输和消化 , 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 , 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 。 胃主通降 , 脾主升清 , 二者共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 调节着全身的气机 。 若脾胃不和则影响周身气机的升降 , 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 而脾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水谷的化运及精微物质的运输 , 故而日常调养脾胃一定要注意饮食 。 中医认为“脾旺于四时” , 所以一年四季都不能忽视对脾胃的调养 。
肺主一身之气 , 司呼吸 , 与大肠相表里 。 肺气足、肃降正常则大肠功能正常 , 大肠的功能同样也会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 。 肺朝百脉 , 血液及精微能够运输至周身全赖气的推动 , 并且肺通调水道 , 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 , 故而以肃降为顺 , 正应秋气下降 , 所以秋天要重点养肺 。
肾为先天之本 , 藏五脏六腑之精 , 主管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 肾主骨、生髓 , 意味着肾气健旺可充养骨骼 , 滋生脑髓 , 最后则能耳聪目明 , 精力充沛 。 肾主水 , 与膀胱相表里 , 上开窍于耳 , 下开窍于二阴 , 所以耳病及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 。 肾主封藏 , 与冬气相应 , 所以秋冬一定要将肾封藏好 , 以积蓄能量 。
三焦是非常独特的一腑 , 与心包相合 , 总体调控其他脏腑 , 其主要功能是运行元气、水谷及水液 。 另外 , 上、中、下三焦又各有所专 。
五脏六腑虽然各自独立 , 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虽然“官职”有别 , 各有各的职责 , 但却共同体现着“人人为我 , 我为人人”那种和谐的团队精神 。
我们认清了五脏六腑的功能 , 还要明白脏腑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 。 与前人相比 , 我们的生活有了太大的差异 。 “上古之人 ,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 而现在各种疾病都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 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 , 同样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也在增加 。 比如说 , 在享受空调的同时也“失去”了季节的更替 , 以舟车代步的同时也失去了安步当车的锻炼机会 。 所以 , 我们必须“懂” 我们的脏腑 , 明白我们所处的环境 , 顺应四时五行 , 才能好好呵护五脏六腑 , 让我们保持健康 , 远离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