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豪放派诗人词人,为什么大都钟爱海棠花,答案在陆游一句诗里


陆游海棠二首赏读:海棠明处看,一枝气可压千林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
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宋朝陆游《海棠》




陆游!豪放派诗人词人,为什么大都钟爱海棠花,答案在陆游一句诗里
文章插图

有人说樱花壮美,实际樱花只适合远看,樱花花瓣薄,轻盈,边开边落,比雪还要轻盈,视觉的壮观未必是体感上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没有将樱花列为名花的缘故,它并不符合中国人存在感的审美。因为太短促,也太轻薄。但是海棠就不一样了,海棠比樱花有实在的花开质感,树冠可以高达8米或者更高,伞状的花序,未来时是醉人的胭脂赤红,半开时,颜色转浅,且花朵垂悬有质感,花蕾花朵密集,呈现满树摇曳婆娑之花的动感。这种动感比樱花在色彩和质地上实在。且海棠并非边开边落,花朵在枝头的绽放期比樱花长久。
一阵风来,本身就有无数花铃的海棠花婆娑摇曳,形成壮观的花潮。这种花潮是红色粉色的海洋,古人形容海棠花,用了一个“怒”字,生动又壮观。
所以当我看到成串的海棠花开时,我直觉这比樱花更美呀,只是中国的花卉太多,单就海棠来讲,是绝胜樱花的。




陆游!豪放派诗人词人,为什么大都钟爱海棠花,答案在陆游一句诗里
文章插图

那么宋朝的海棠如此蓬勃美丽,为什么日本人没有移植过去,成为比樱花更美的国花呢?答案是,海棠原产中国四川,在唐朝就有许多人从四川向外移植海棠,但是直到晚唐才成功,宋朝之后大规模作为欣赏花卉培养,而传到日本种植成本较高,而樱花传到日本较早,一种山樱更适合日本多山的自然环境。这就形成了宋朝之后,日本重视樱花,而中国喜欢梅花,海棠的不同花卉人文欣赏。
从花来讲,花多半是娇美,适合婉约词,杨柳桃花,但我发现有个特点,豪放派的诗人词人都钟爱海棠花,比如辛弃疾,苏轼,欧阳修,甚至清朝的龚自珍。都说海棠娇艳,难道是这些人有意借花的婀娜做情感的互补,如同佳人配英雄,柔弱对坚毅?
但读了他们的诗作之后,颠覆了我对海棠花仅仅娇美慵懒的概念。
这首陆游的诗,其实写出了这些豪放诗人词人所感受的海棠花。




陆游!豪放派诗人词人,为什么大都钟爱海棠花,答案在陆游一句诗里
文章插图

“一枝气可压千林!”近看海棠,容易沉醉在那种婆娑细腻的娇红美里,但是稍远的距离看海棠,一棵海棠,从上到下都是春气蓬勃的花朵,层层叠叠,那是春天的朝气在花上的凝结,那是花的生命力召展无限春风!
她明丽,蓬勃,密集,绚烂,真实。往往海棠花开是农历的二月,所谓春气正旺的时节,在万山翠绿之中,一枝团花海棠的怒放,如同最年轻的生命活力,如剑如虹。
这就是陆游所说的“一枝气可压山林”。陆游从小文武双全,慷慨知兵,他眼中海棠如同胸中剑气,天然发散。
这个气,就是所有豪放派诗人最爱的,是慷慨之气,是壮美之气,是灵动之气。
同样侠客将军的辛弃疾写海棠花,也是看到了这种气。
“谁与流霞千古酿,引得东风相娱!“辛弃疾《贺新郎.赋海棠》
那海棠花海是天上红霞酿成的千古美酒,流荡生姿,让东风也被吸引过来,互为沉醉啊!
苏东坡的海棠诗则多了去,虽然最有名的是,“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但许多人不清楚苏轼喜欢海棠花,乃是在48岁贬到黄州山林里,他看到的是杂草林中一树富丽自在坚强的海棠。苏轼虽以红妆形容海棠之美,但是底色却是患难知己,红烛互照,豪放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