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最美“青绿”全国巡演再启动,国潮舞剧的爆款秘诀

虎年大年初一上午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杭州站刚开票 , 三场演出票在七分钟内全部售罄 。 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 , 《只此青绿》开启第二轮全国巡演 , 将在40个城市演出120余场 , “青绿美学”再次火热启程 。
“‘青绿’作为舞蹈项目火到现在这个程度 , 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 ”负责《只此青绿》全国巡演运营的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于婷婷告诉第一财经 , 央视春晚之前 , 《只此青绿》就是国内舞台上的爆款 , 其首轮巡演在128天内走遍全国18座城市 , 51场演出均一票难求 。
随着《只此青绿》登上B站跨年晚会 , 又上了央视春晚 , 它实现层层破圈 , 成为热搜话题突破4.2亿的现象级作品 。
中国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正通过不同的舞台艺术传递到世界 。 无论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东方式浪漫 , 还是春晚舞台上一抹“青绿”带来的视觉震撼 , 都成为文化热点 。
纵观去年国内舞台上的新老爆款 , 几乎都是舞蹈 , 且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题材 。 从《只此青绿》到《五星出东方》《李白》《昭君出塞》《红楼梦》等 , 在圈内都有口皆碑 。
但“青绿”所引发的可谓全民热潮 。 在社交网络上 , 一位来自巴黎的网友感叹 , “中国古代的艺术品竟然复活了” 。 舞者锋利的眉眼 , 绛唇高髻 , 以及每一次利落的甩袖 , 都让国外观众由现代舞蹈感受到旷古华夏气韵 。
“我们赶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大时代 。 ”《只此青绿》编剧徐珺蕊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 , 主创团队所在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是国家级艺术院团 , 因此她们选择用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来进行创作 , 不仅是倡导传统文化的回归 , 也是一次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 , “其实传统文化基因一直都在 , 只不过我们用作品唤醒了大家心底的情感共鸣” 。
《只此青绿》导演周莉亚则感受到这一代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 去年 , 她随着《只此青绿》的每一站巡演走遍全国 , 发现有很多年轻人会穿着汉服走进剧场 。 相比过去一代观众纯粹接受的状态 , 现在的观众则有很强的参与意愿 。
日前 , 央视在网上发起“青绿二次创作”的话题 , 无数网友贡献灵感 , 从绘画、沙画、美妆、模仿“青绿”舞蹈等各个角度贡献创意 。
“这一届网友太有才华 , 他们像是拿着放大镜在考证这部作品的每一个道具、每一个手势、每一套服装 , 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跟《只此青绿》实现梦幻联动 。 ”徐珺蕊感叹 , 因为观众的热烈互动 , 《只此青绿》沿袭出了新的生命 。
“眼存山河”
《只此青绿》的导演周莉亚、韩真与编剧徐珺蕊是老搭档了 。 三位主创想做一部传统文化的作品时 , 几乎同时说出了《千里江山图》的名字 。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 。 2017年 , 这幅11.9米的长卷首次在故宫展出时 , 周莉亚和韩真排了几小时的队 , 但观看时间仅几分钟 。 画中峰峦起伏绵延 , 江河烟波浩淼 , 都铭刻在她们心中 。
向传统文化致敬 , 是主创团队最初的初心 。 徐珺蕊认为 , 舞剧没有台词 , 与绘画艺术有着天然的链接 , 用舞蹈来呈现《千里江山图》的唯美意境 , 再合适不过 。
但创作之难 , 超乎她们想象 。 仅编剧层面 , 徐珺蕊就五易其稿 。 王希孟的生平没有存世素材 , 要在舞台上讲一个天才画家的故事、制造矛盾冲突和跌宕人生 , 是可以成立的 , 却不是编剧想要的 , “我们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也不甘心随便嫁接这样一个故事” 。
徐珺蕊将《只此青绿》分成七个篇章 , 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 , 每一幕都呈现中国非遗文化精髓 , 用一位当代的展卷人与千年之前的王希孟“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