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从电影到品牌,还差多少个《熊出没》( 三 )


2012年 , 方特动漫接到的邀请 , 做一个关于过年的特别片 。 于是 , 豆瓣评分8.4的《熊出没之过年》诞生了 。 这是一部只有60多分钟的电视电影 , 算是方特动漫正式做电影之前的一次探索 , 尚琳琳记得 , 当时的收视率创下了少儿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 。
从这个节点起 , 《熊出没》坚定了进入电影市场的信心 , 并在2014年推出了第一部进入院线的作品《熊出没之夺宝熊兵》 。 相较于TV动画而言 , 大电影在“熊大熊二光头强”的铁三角之外 , 也会尝试添加更多的新角色进入“熊出没宇宙” , 成为了系列化的开端 。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 《熊出没》开始被当作整体的一个品牌去运作 , 品牌商业授权开始逐步展开 。
品牌|从电影到品牌,还差多少个《熊出没》
文章图片

到了2017年 , 《熊出没》的品牌进入了更成熟的阶段——用户分众 。 这一年的大电影首次从寒假档改为了档 , 变相逼迫着内容从“小手拉大手”的逻辑里走出来 , 迈向更广阔的观众人群;同时 , 《熊出没》还裂变出了子品牌“小熊系列” , 针对更低幼的孩子推出了《熊熊乐园》《熊熊帮帮团》等作品 , 将原有的受众进行分流 , 以适应主品牌的年龄层扩大 。 在即将上映的动画明星献礼片《我们的冬奥》当中 , 《熊出没》派出的动画明星就是《熊熊乐园》中的小熊 。
品牌|从电影到品牌,还差多少个《熊出没》
文章图片

在乐视影业前董事长、品牌电影先行者张昭看来 , 一个IP要成为品牌 , 首先需要具备的几大要素是:重复的标识、稳定的质量、分众的用户、完整的世界观和人格神话 。 这也是《熊出没》的品牌道路 , 一个最早不来自电影的IP , 借力电影 , 完成了品牌的建设与升级 。
据尚琳琳透露 , 目前《熊出没》整个IP的商业收益中 , 电影、动画系列片、品牌授权的收入占比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 “我觉得这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收入结构 。 ”对于《熊出没》的整个品牌建构过程来说 ,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 。
电影对于《熊出没》而言 , 起到的是品牌引领的作用 , 很多新世界观和新角色的开拓 , 都是从电影开始的 。 比如衍生出的“小熊系列” , 其实最早是在《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当中出现的角色 , 由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 , 所以才有了独立成为子品牌的想法 。
品牌|从电影到品牌,还差多少个《熊出没》
文章图片

但光靠电影 , 上映周期和宣传周期较短 , 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品牌认知 , 这个时候TV动画的重要性就显露了出来 。 更长时间的持续曝光 , 能在用户心中建立长期性的品牌认知 , 甚至触达固有受众之外的增量群体 。 比如达人编剧雷神 , 就曾在短视频中提到与父母在4S店意外看起了《熊出没》的生活经历 , “原本以为这是给小孩子看的 , 但是一连看了七八集 , 看进去了 , 特别减压 。 ”
而品牌授权 , 则让IP内容跳出了屏幕 , 在更生活化的场景中实现了用户触达 。 比如毛绒公仔 , 小朋友会常常抱在怀里 , 陪在身边 , 在超市里也可以看到印有《熊出没》的食品、服装等等 。 当然 , 比起高成本的内容投入及其相应的风险来看 , 品牌授权在IP变现上能带来更现实的回报 , 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意义 。
除了常规品类之外 , 《熊出没》也在不断尝试动画IP鲜少踏足的品类 。 符合“自然、环保、健康、快乐”的品牌理念 , 是《熊出没》品牌授权的基本原则 。 比如硅藻泥 , 作为一种主打环保的装修材料 , 在品牌理念上与《熊出没》非常契合 , 因此一直保持着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