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从电影到品牌,还差多少个《熊出没》( 四 )


电影、TV动画和品牌授权的“三足鼎立”之外 , 《熊出没》也在新渠道与新地区不断继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
比如短视频渠道 , 《熊出没》在的粉丝有1200万 , 在快手也有800万 , 全网10多个定位不同的账号共有2500万左右的粉丝数 , 打造了短视频平台的矩阵 。 这些短视频内容 , 不是简单的电视或电影内容剪辑 , 而往往是专门为短视频账号打造的独立内容 。 比如去年方特在和快手上线了光头强的个人账号 , 不到半年的时间积累了100多万的粉丝 , 其内容已经离了《熊出没》 , 把光头强从伐木工变成了办公室人员 , 主要诉说打工人的工作困境 , 以贴近城市中的年轻人 。
品牌|从电影到品牌,还差多少个《熊出没》
文章图片

海外传播同样卓有成效 , 要诀在于本土化 。 《熊出没》目前发行了130多个国家 , 与包括Disney、Netflix、Discovery在内的众多海外一线流媒体与传统媒体平台均有合作 。 方特配备了专门的英文配音团队 , 并非在成片之后才由中文翻译为英文 , 而是在剧本创作的阶段便参与进来 , 为国外的观众做本土化的改造 。
电影需要品牌
【品牌|从电影到品牌,还差多少个《熊出没》】放眼全球 , 品牌电影的模式实践最为成功者 , 莫过于迪士尼 。 迪士尼的品牌运营思路 , 既有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部分 , 但也有不少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
迪士尼采用的“品牌乘数型”发展道路 , 便是以自身强大的产业链作为基础而得以实现的 。 每个迪士尼品牌 , 都能撑起四轮收益模式 , 以此成为“品牌乘数” 。 第一轮 , 通过创作优质影片 , 打造出一个个IP形象 , 并通过电影放映获取票收入;第二轮 , 通过公映电影的拷贝销售、录像带发行、流媒体渠道上线等赚取收入;第三轮 , 将影片中的场景和卡通明星还原到迪士尼乐园中 , 通过主题乐园获取吸引游客前来 , 赚取门票收益;第四轮 , 通过特许授权产品的销售 , 赚取最后一波收益 。
品牌|从电影到品牌,还差多少个《熊出没》
文章图片

这样的收益模式背后 , 需要集团式的产业链作为基础 , 而华强方特所具备的产业链基础也恰恰是其能进行品牌电影开发的关键原因 。
主题乐园业务是方特的先天优势 , 已经连续四年排名全球主题公园第五 , 目前在国内有三十多家主题公园 。 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 , 华强方特的投入也不同于一般的影视企业 。 “我们的发行、授权、包括国际化的拓展都是有专门的团队 , ”尚琳琳表示 , “比如授权团队中 , 我们有自己的授权业务团队、授权服务支持团队、还有专门的设计团队 。 我们有一整套完善的流程 , 从前期客户的开拓 , 到图库的设计、样品的设计、打样等 , 都有一整套的流程规范 , 后面还有各种营销和渠道上的支持 , 保证给合作伙伴是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 而不是简单地 , 品牌出名了就拿去用 , 如果是这样的话品牌遇到的风险就会很大 。 ”
对于大型影企来说 , 或许在内容生产方面有着完整专业的部门架构 , 但做消费品、做品牌 , 太少影企能拥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 更何况 , 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 , 品牌授权方面还有更大的阻碍 。 如尚琳琳所说 , “真人电影在授权上面天然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 因为会涉及到明星形象授权的问题 , 这个方面其实本身就很难去切割明星所扮演的形象和他本人的形象 , 所以容易有争议 。 ”
但迪士尼准确的受众定位却是可供参考的品牌化要素 。 从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开始 , 其针对家庭受众打造内容的策略就一以贯之 。 华特·迪士尼曾说过 , “我并非主要给孩子拍摄电影 , 我拍的电影是献给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孩子 , 不管我们是6岁还是60 。 ”在主题乐园业务中同样如此 。 最开始 , 华特发现在所有游乐园里 , 孩子们都玩的尽兴而家长却百无聊赖、无所适从 , 才有了后来定位为“让大人和孩子都乐在其中”的迪士尼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