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春幡春胜宜春日

李商隐在《骄儿》诗中描写幼子衮师天真活泼 , 对读书习字又极有兴趣 , 令他颇为欣慰:“请爷书春胜 , 春胜宜春日 , 芭蕉斜卷笺 , 辛夷低过笔 。 ”唐宋时期 , 每逢立春 , “春胜”和“春幡”都是家家必备的饰品 , 有时也合称为“春幡胜” 。 “巧着金刀力 , 寒侵玉指风” , 剪裁鲜艳别致的春幡、春胜 , 基本是女子的工作 , 借此尽显才情 , 不畏料峭春寒 。
“幡”即为“旗” , 《后汉书》记载了汉代迎春时的礼仪:“立春之日 , 夜漏未尽五刻 , 京师百官皆衣青衣 , 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 , 皆服青帻 , 立青幡 , 施土牛耕人于门外” , 树青旗和施土牛都有“劝耕”之意 。 古人将春季与青色关联起来 , 如《尔雅》所述“春为青阳” , 上古时期的司春之神名为“青帝” 。 唐代仍有“立春祀青帝”的礼俗 。 南梁徐勉诗中描述的春幡造型为“高旗表治粟”“葱翠扬朝旭” , 《酉阳杂俎》里记载的北朝春幡更为具体:“以青绤为帜 , 刻龙像衔之 , 或为虾蟆 。 ”到了唐代 , 立春日的春幡演变得更小巧精致 , 或挂于树梢 , 或缀于头上 。 敦煌曲子里描绘了宫中立春的盛况:“宫里玉钗长一尺 , 人人头上戴春幡 。 ”它的造型也不再仅限于青色旗子状 , 而是剪彩错缉 , 甚为精致 。 唐人笔记里还有“至望春宫迎春 , 内出彩花树 , 人赐一枝”的记载 , 宫廷文人宋之问奉旨以此为题作诗:“蝶绕香丝住 , 蜂怜艳粉回 。 今年春色早 , 应为剪刀催 。 ”这种“花树”应为彩色丝织物装饰而成 , 或可看做一种别致的“春幡” 。
“胜”是古代女子头上的饰品 , 《释名》对它的外形详细描述:“胜 , 言人形容正等 , 一人着之则胜 , 蔽发前为饰也 。 ”有一种鸟儿因为头上有一簇竖起的羽毛而得名“戴胜” , “毛冠俱有文彩 , 如戴花胜” 。 南北朝时期已有专门佩戴用丝织品制作的“春胜”的习俗 , 《荆楚岁时记》生动地描绘了“春胜”的外形:“悉剪彩为燕以戴之 , 帖‘宜春’二字 。 ”李商隐诗中的“书春胜” , 应为沿袭此风俗 。 按《礼记》所述 , “仲春之月 , 玄鸟至” , 玄鸟就是燕子的别称 , “以其至为祠禖祈嗣之候” 。 宋代《文昌杂录》中记载前朝岁时节物 , 其中有“立春有彩胜鸡燕”记载 , 说明唐代的春胜除了燕子形状 , 还有鸡的造型 , 制作材料既有绮罗 , 亦有金箔 。 唐诗中也有相关的歌咏:“剪绮裁红妙春色 , 宫梅殿柳识天情 。 瑶筐彩燕先呈瑞 , 金缕晨鸡未学鸣 。 ”此外还有花卉、昆虫、人物等形制的春胜 , 如“绮罗纤手制 , 桃李向春开”“罗薄剪春虫”“剪彩赠相亲 , 银钗缀凤真 。 双双衔绶鸟 , 两两度桥人”等诗句中所述 。
【时期|春幡春胜宜春日】“书春胜”在后世又演变成“春帖” , 在绛罗上书写歌颂升平的诗句贴于门帐等处 , 现代春节亦有张贴红纸书写“抬头见喜”的习俗 , 应是从此演变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