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笔扫千载铸丰碑——王铎及其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述评( 三 )


张瑞图$笔扫千载铸丰碑——王铎及其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述评
文章插图

熟练的技巧,笔沉墨实,结体奇险,章法多变,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大胆的运用了涨墨法,其刚狠流动的线条让人感动,给人以震撼。他的巨幅作品能让人惊心动魄,特别是一千多年来在那种温文尔雅的帖学之风统领的天下,看到这种作品自然让人触目惊心。
王铎仕清,是他生活的无奈,顶住世俗的评价,内心受到了沉重的压抑。他此时也只有用这种如猛士高歌,以大气狂傲的书法风格来掩饰他自己的孤独,他将内心的痛楚和自责化作一种力量。因为在他的人生品格中抛弃了大节和中国传统式的中庸之道,于是便借鉴学习米芾的颠倒欹侧,用这种呐喊去平衡自己的心态。由此看到他的作品,用笔的刚狠无比,也正是他对生活状态的一种反表现,用这种表现形式,去化解他那颗胆颤心惊、谨小慎微的心灵。
世事万物都是在发展中变化的,中国书法到了十七世纪,帖学在极致中逐渐走向衰弱,这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书法的衰微,也恰恰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相吻合,几乎和明王朝一起走向了死胡同。当事物尽头时就会有一种突破,这是规律,即物极必反,这也是一种态势。
当时在明末就有一批书法家在这种逆境中开始探索和思考,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傅山等,但他们的变革并没有去否定传统,而是在传统基础之上合乎规律的延续和发展。综观这些书法的变革者,其实他们依然尊崇于“二王”一脉的艺术精神,是以另一种思维方式,以其独特的思想去理解和演绎经典。
张瑞图$笔扫千载铸丰碑——王铎及其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述评
文章插图

作为王铎,他并没有去违背传统,依然终生坚守着“二王”一脉的传统经典,依然怀着对继承和弘扬“二王”书法艺术的初衷,看似颠覆了古人,但他的艺术精神依然表露出对古人的膜拜。因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是深深地根植于传统之中并终生不移的。我们从他的学习和创作方法中就得知,“一日临池,一日应请索”,所以他深得古法。但他已经将“二王”一脉的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以他个人的审美意向拉开了距离,主张一种“文有矜贵气,有壮丽气,有兵戈气,有寒酸气,有颓败气……”的雄强之风。
王铎时代已经过了三百多年,但他重表现、重气势的这种特点,也正好符合了我们当代的审美趋向,这也许是他的历史远瞻性。其实王铎在当时并不让世人完全理解,在他死后的百年以后,到了清代碑学兴起之时,人们才开始看清了他的价值,有力地证明了他的卓识。
雄强之风,是他外在的表现。他的草书打破了晋唐以来中规中矩章法的这个传统经典概念,创造出一笔直书而至笔枯的艺术效果。看似随心所欲,凭借感情的驱使,但却不失规矩,再放荡不羁,依然有晋唐之韵,这是他创作的原则。虽然当时有人批他狂放恣肆,他却有苍然抗拒之声,他是将一种激情注入于毫端。就他的书法美学思想,还是尊传统、尚古风作为创作的源泉,他是在学习古法的基础之上,以“二王”为宗,突破“中庸”之藩篱,也正契合了他的处境——仕清后压抑心态的一种释放。
王铎是背负着一个“贰臣”罪名的政治人物,心情受到严重的压抑,他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旧文人,凭他的能力是无力回天,改变不了政治环境的。在这种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之下,只有将压抑的心境,这种痛苦,用笔墨来诉说,以笔墨的酣畅恣肆,起伏腾挪来释放胸中的失意、颓丧和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