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范蠡:打通政商二脉的兵家奇才( 四 )


眼见越国的形势越来越好,勾践有些不淡定了。公元前486年,勾践就打算起兵伐吴,范蠡当即劝阻不要操之过急。两年后,夫差再次伐齐取得大胜,勾践立刻赴吴朝见,疯狂给吴国君臣派发红包,这让夫差非常高兴,也越发地忘乎所以起来。不久,被夫差冷落多时的吴国重臣伍子胥被杀的消息传入越国,勾践再次召见范蠡询问可否伐吴,范蠡回答:“子胥虽死,吴军尚在,未可轻取!”由此不难看出,深谙道家兵法的范蠡看重的是“一巧破千斤”,并不喜欢与强大的对手直接角力,因为那样的胜利不划算。
范氏@范蠡:打通政商二脉的兵家奇才
文章插图

公元前482年,夫差渴望做霸主的野望彻底爆发,他不管不顾地率领吴国精锐与中原诸侯会盟于黄池(在今河南封丘南)。就在吴军将展示军容搞得如火如荼之际,勾践第三次问计范蠡,范蠡把头点得跟鸡啄米似地道:“可矣!”很快,勾践便以范蠡为上将军,率领由他一手训练的水陆大军五万余人(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浩浩荡荡地杀向吴国。
正在做着霸主美梦的夫差君臣听说后院起火的消息,惊得眼睛掉了一地。夫差担心中原诸侯闻讯后群起攻之,一面对于越军攻击之事秘而不宣,一面派人同勾践讲和。
看着昔日高高在上的吴使如今跟个孙子似地厚礼求成,勾践的小心脏激动得仿佛要跳出胸腔。旁边的范蠡也很激动,不过,多年修道的他同样很清醒,知道此次越国胜之不武,只是击败了吴国的留守老卒,并没能硬撼吴国的百战精锐,所以他建议暂时放过吴国。
读者大大会问,范蠡难道不怕吴国也上演一出卧薪尝胆的励志大剧吗?笔者以为,范蠡已然窥破了夫差色厉内荏的本质,而且吴国的衰落积重难返,岂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夫差可以挽救的?果然,退回吴境的夫差没有任何踔厉奋发之举,而是破罐子破摔,继续将国政交与伯嚭这些谀臣,自己则与西施躲入深宫企图乐享晚年。吴国的衰落从此不可逆转。
此后,越国屡屡兴兵伐吴,就像当年吴国屡攻楚国一样,搞得吴军疲于应付。那些早已被吴国暴政搞得天怒人怨的吴军再也不愿为夫差效命,常常不战自溃。越军在范蠡的指挥下,一路高歌猛进,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削弱吴军的有声力量。
范氏@范蠡:打通政商二脉的兵家奇才
文章插图

最终在公元前473年,也就是勾践入吴二十年后,越军进入姑苏(在今江苏苏州),夫差羞愤自缢,传承了七百余年的姬姓吴国在勾践、范蠡、文种三人联手算计下凄凉谢幕,吴越之争以越国的反败为胜划上了句号。
越相国、上将军范蠡率领由自己一手打造的得胜之兵,在报了吴国强加的会稽之耻后,北渡淮河,兵临齐晋,在那些老牌中原列强纷纷请和后,才奏凯还越。范蠡之名也由越国的一隅之地蜚声天下,成为炙手可热的一代名将贤臣。

勘破虚名急流勇退
回首过往,道心不矣的范蠡感慨万千:苦心孤诣扶弱胜强的不世功业终于圆满了,该为人生的第二春考虑了。他与大老板勾践相交多年,也相知最深,知道其人可以共患难,却不可以共尊荣。随着霸业养成,勾践已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正在向“雄猜之主多喜杀戮”看齐,自己与其伴君如伴虎,何如放浪江湖快意人生?
为此,范蠡上书勾践请辞:“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往日里因为臣等无能,才使大王在吴国受辱。臣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今日。如今越国大仇得雪,臣但求一死!”这一席外交辞令似的表白整得勾践先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说:“要不是将军,孤哪有今日?孤正要与将军分享荣光,将军切莫推辞!否则,孤会很不高兴的,那样后果会很严重的!”范蠡则答道:“大王您可以下令,请恕臣不能违背心意!”昔日亲密无间的君臣CP如此暗藏机锋的对白,让范蠡更加坚定了功成身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