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起句写宇宙之运转无穷,次句写人生之短暂无常,两句中包容了古往今来多少情意。从章法上看,这开端两句以奇语劈空而下,在对比中见承应。接下“小楼”句中以“又”字与“何时了”密衔,随后以“故国”句折进,读者自能感受其感情的波澜。
文章插图
过片“雕阑”二句承“故国”说,回首往事,从物是人非中引出自己的愁怀。最后以东流不绝的江水比喻心中难以穷尽的万斛愁恨。全词外体物情、内抒心象,语言明畅自然,全不见用功用力之处,似乎是不假思索地信手写来,然意蕴又极深厚。所以谭献说此词“当以神品目之”。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评温庭筠、韦庄、李煜的词时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汝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其不以浓淡而有所抑扬,颇为公允,然将李后主词喻为粗服乱头,又未免失当。李后主之词,乃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故仍属有妆,并非粗服乱头者。
文章插图
在周济之前,不少诗人也有过类似的误解,以为淡者无须再“妆”,任其粗服乱头,致使他们的诗往往浮浅枯槁,淡而无味。
试看白居易诗:
门有医往来,庭无客送迎。
病销谈笑兴,老足叹嗟声。
鹤伴临池立,人扶下砌行。
脚疮春断酒,那得有心情。(《病疮》)
诗写因脚生疮而心情不佳,无难字僻句及华辞丽藻,淡是淡了,却味同嚼蜡。原因何在呢?就在于诗人误以浅近为平淡,不经意、不费力,故流于直致率易。
文章插图
再看梅尧臣诗:
汲井辘轳鸣,寒泉碧瓮盛。
欲为三伏美,方俟十旬清。
漫忆黄公舍,徒闻韦氏名。
熟时梅杏小,独饮效渊明。(《腊酒》)
梅尧臣很不满当时的西昆诗风,故于创作中每每以平淡矫浮艳。其佳作可谓朱弦疏越,淡而有味,正如胡仔所称:“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苕溪渔隐丛话》)但也有不少作品因求自然直寻而忽略于锻炼,从而显露出平沓与枯瘠。如以上这首诗,就既不见精深之用意,亦不见运笔之变化,毫无诗意可言。
文章插图
说到“淡”,我们不妨顺便讲一下它的对立面“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质实古朴是一种美,华采绮丽也是一种美。正如风和日丽、万紫千红的春景使人心花怒放,天高云淡、山远林疏的秋色也令人心旷神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只要是相宜的话,质实古朴与华采绮丽都自有存在的价值。
但就我国的审美传统来看,是重淡妆而轻浓抹的。如谢灵运的诗淡,便有“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之誉,颜延之的诗浓,便有“如铺锦列绣,雕缋满眼”之讥。又如韦庄的词淡,就有“弦上黄莺语”之誉;温庭筠的词浓,就有“画屏金鹧鸪”之讥。
一些大诗人论诗,也往往是重淡轻浓的,如李白诗云:“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陆游诗云:“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元好问诗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 溪山积雪并草书咏雪诗合卷!文徵明雪景山水:平淡自然、孤高拔俗
- 词人$豪放词人刘辰翁,用深婉的文字写下一首《虞美人》,读来让人动容
- 林清玄|夜读丨中国话
- 平淡生活!普林尼的绘画,介于诗歌和自然主义之间,有奔向色彩的自由
- 昭君墓#董必武为昭君墓所题写的28个字,笔墨酣畅,瘦劲沉稳,行云流水
- 舞剧|大型史诗原创舞剧《昭君》3月7日亮相海口
- 文字狱$纪晓岚凭啥把《山海经》列为禁书?只因书里藏着一秘密,不得不删
- 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历代书法大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作品精选
- 文字@根据秦汉时代产生的隶书字体来看看“公,私”的字义正解
- 古隶!隶书在汉代逐渐走向成熟,文字的形体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