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民@思南读书会重启!回望“静心读书”的八年( 二 )
让有温度的阅读推介融入城市日常
春节期间,金理断断续续在读罗伟章的长篇小说《谁在敲门》,这是来自好友黄德海的“安利”,结果瞬间“入坑”,“超出预期,不舍得一下子读完”。“在国内,每年新书的产量惊人,有时去书店置身书海,顿感茫然。这么多书怎么选?”金理形容,读书会、书单犹如“航海图”,“和信得过的朋友聊聊,听听他们的美学判断,总会有惊喜的收获。”
文章插图
对此,翻译家、作家btr深有同感,“有时你在图书电商平台买书,大数据会记住你的选择与偏好,后续就持续推送‘猜你喜欢’,但算法控制下的口味会让书单愈发狭窄单一。”而个性化书单颠覆了冷冰冰的算法模式,拓展了阅读视野,“就像丰富的买手店集合,形成多元的人文社区”。他推荐的年度之书,是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长篇《流俗地》,“作品回归福楼拜式的现实主义,以盲女银霞勾连起一个华洋杂处、文化共生的多元族群社会,家乡怡保化作小说里的流俗地锡都,极具辨识度的叙事声音扎实而沉稳地绘出剧变的时代洪流中的草民众生相。”
在btr看来,读书不是生活的全部,但阅读能让人从庸俗日常里探出头喘口气,呼吸下新鲜空气,看看别人的经历与经验。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上海所给予作家、读者、出版人的礼遇,也反哺着这座城市书香蔓延、枝繁叶茂。更多人尝到了阅读的乐趣与意义。在这片充满文学气息的空间,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思南”渐成矩阵,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塑造,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在这里留下足迹,也留下一份份绵长的感动——有在父亲陪护下特地从外地赶来的青年学生;有将思南读书会视作大学课堂的退休老人,组建“思南一家人”微信群交流读书心得,现场摄像、文字整理、制作上传ppt分工井然;有八旬马振骋这样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坐公交车定期打卡;更不用说勤奋记着笔记的读者;将导盲杖放在座椅下专心倾听的特殊人士……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思南路上这片梧桐树影,也在海内外文学名家心中留下美好记忆。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将自己在这里的经历,写进长篇小说《骨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家毕飞宇曾笑言:“你们在上海,也许不知道思南读书会在全国的影响力有多大。作为一个写作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如果不来一下,‘虚荣心’就得不到满足。”
当“思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人们有理由期待,未来这里将以读书会、丛书、选刊、书单等多元形式,继续探索、发现更丰富的阅读路径和前景。
图片来源:主办方
责任编辑:柳青
- 一日三秋|读书会|《一日三秋》:走不出故事的城与人
- 陈福民!思南读书会8周年重启,请你“静心读书”
- 花灯@思南花灯唱出新生活
- 北京薆来读书会!让读书成为一种氛围,打造京城读书人的新“朋友圈”
- 颁奖|2021年青海读书会年会暨座谈会举行
- 易地扶贫&春联送万家 思南年味浓
- 思南#大红灯笼满枝头!临近春节 各地特色年货“上新”
- 读书会|线上读书会|AI能写出村上春树的小说吗?
- 雪樱!公益助残丨封面、门面与脸面,第五期读书会解读《鲁迅的封面》
- 社区|线上读书会|社区微更新的精细化实施:以上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