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民@思南读书会重启!回望“静心读书”的八年
文章插图
“各位朋友,久违了!我是思南读书会的‘八年员工’。”主持人、评论家李伟长的一番开场白,让现场读者发出会心笑声。八年前的冬日,从上海黄浦区思南公馆这片历史文化街区中,思南读书会诞生,几乎每个周六与市民相约,后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今天“重启”的思南读书会迎来八周年特别活动,“静心读书”的节奏回归。
一连串数据是这座城市书香的注脚——八年来累计举办383期活动、广邀近1500名作家学者、吸引近7万名读者,思南读书会成为亮眼的全民阅读品牌。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感慨:“说实在的,我每来一次,都有一种要静心读书的冲动。”业内期待,“静心读书”能够成为我们与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里一道微小却持久的光芒。
文章插图
重建文学与更广阔人文社科视野的联系
新年伊始,首届思南年度书单发布,尝试重建文学阅读与更广阔的人文社科视野的密切联系。今年不仅是思南读书会创立8周年,也是《思南文学选刊》创刊5周年,同步记录读书会发展历程的《在思南阅读世界》已出版5卷,正在编辑的第6卷将保存思南读书会在疫情期间的阅读记忆。
以思南年度书单为例,分了正榜与副榜,“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榜单,而是多重学科、知识、视野和趣味的碰撞。”同为评论家,《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方岩关注到,如果文学评选推广,依然局限于“小圈子”里单一的散文小说,难免自缚手脚,让文学的趣味愈发狭窄,仅局限于本专业或是个人视野。
如何抵达“包容”与“复合”?从榜单上看,无论是陈福民《北纬四十度》、伊险峰与杨缨《张医生与王医生》、杨潇《重走》等非虚构写作,还是许宏《发现与推理:考古纪事本末(一)》、高峰枫《维吉尔史诗中的历史与政治》等人文社科著作,都从多个维度凸显了文学与史学、社会学、考古学等学科融合的多种可能性。
文章插图
“人文社科与文学如何发生关系?其实不少优秀人文书籍里都有着出色的想象力,包含悬疑推理元素,我们希望文学现象能更多与社会热潮建立密切关系。”黄德海以年度非虚构翻译著作《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为例,书中正是通过丰富细节勾勒出年代史,可读性强。
评委们的个性化推荐组成了“遗珠榜单”,以丰富生态彰显了参差之美。比如,评论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推荐张邦彦《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书中结合科学史与思想文化史研究,呈现清末民初催眠术在华人社会的发展。当史学进入文学书写视野,他以作家陈福民《北纬四十度》为例——作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文明交流、融合与冲突、竞争的重要地带,与长城走向高度重合的“北纬四十度”无疑是一个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地理疆界与历史概念。史学界早就对“塞外之史,殊族之文”予以持续关注,文学书写则似乎尴尬地停留在古典文学留下的边塞诗作。《北纬四十度》代表当代文学有力回应了波澜壮阔的边疆史命题,同时在“非虚构”蜂起的写作浪潮中重现“文学”的边界与潜力。
文章插图
这股非虚构写作的浪潮中,经济学教授梁捷关注到《张医生与王医生》,在他看来,这既是沈阳两个中年医生的个人史与家族史,同时也是一代东北人乃至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史。“作者反复在小人物与大时代这两种视角中切换。两者的体量形成了巨大反差,这是整部作品的力量来源。”
- 一日三秋|读书会|《一日三秋》:走不出故事的城与人
- 陈福民!思南读书会8周年重启,请你“静心读书”
- 花灯@思南花灯唱出新生活
- 北京薆来读书会!让读书成为一种氛围,打造京城读书人的新“朋友圈”
- 颁奖|2021年青海读书会年会暨座谈会举行
- 易地扶贫&春联送万家 思南年味浓
- 思南#大红灯笼满枝头!临近春节 各地特色年货“上新”
- 读书会|线上读书会|AI能写出村上春树的小说吗?
- 雪樱!公益助残丨封面、门面与脸面,第五期读书会解读《鲁迅的封面》
- 社区|线上读书会|社区微更新的精细化实施:以上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