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老家在胶东 , 靠海很近 。 胶东人喜欢吃海鲜 , 每年秋天八带鮹上市 , 把新鲜的八带鮹用开水焯熟 , 加小葱、姜丝、米醋凉拌 , 佐以青岛扎啤 , 是酒席桌子上常见的时令佳肴 。 《东山经》记载的就是山东半岛的地理 , 茈鱼所在的泚水 , 就是淄水 , “泚”通“淄” , 淄水是一条古老的河流 , 周人封齐国于临淄 , 临淄就因淄水而得名 。 《东山经》的记载意味着 , 山东半岛滨海居民很早就吃八带鮹了 。 不知道“泚水”是不是因为盛产“茈鱼”而得名 。
说完章鱼 , 就不能不提鱿鱼 。 鱿鱼跟章鱼长得有点相似 , 都属于头足纲蛸亚纲的海洋软体动物 , 它们都长着多条腕足 , 肚子里都有墨汁 , 吃起来的味道也有点像 , 不过 , 章鱼的身子小、腕足长 , 有八条腕足 , 故在分类学中归于八腕目 , 鱿鱼的身子长、腕足短 , 有十条腕足 , 故被归于十腕目 。 章鱼腕足长 , 肉质脆 , 适合凉拌 , 而鱿鱼肚子大 , 肉质软 , 适合烧烤 , 夏日的烧烤摊怎么会少了烤鱿鱼的味道呢?
古人既然能吃章鱼 , 也不会放过鱿鱼 , 《山经》中就有鱿鱼 。 而“鱿鱼”这个名字 , 最早就源于《山经》 。 《北山经》有一座带山 , 彭水流经此山 , “其中多儵鱼 , 其状如鸡而赤毛 , 三尾、六足、四首” 。 “儵”读作“由” , 与“鱿”音通 , 此字从“黑” , 有黑的意思 , 可读作“黝” , 儵鱼当即鱿鱼 , 因为鱿鱼有墨 , 故古人称之为儵鱼 。 清代学者郝懿行是山东栖霞人 , 对博物学深有造诣 , 撰有《山海经笺疏》和《尔雅义疏》 , 两书都侧重对草、木、鸟、兽、虫、鱼的考证 。 郝懿行家居胶东 , 常吃海鲜 , 对海产很了解 , 因此专门写了一部《记海错》 , 记载他在老家见过、吃过的各种海产动物 。 所以 , 他一眼就看出《北山经》的儵鱼就是鱿鱼 。
《北山经》称儵鱼“其状如鸡而赤毛 , 三尾、六足、四首” , 说鱿鱼三尾、六足、四首好解释 , 鱿鱼生有十只腕足 , 儵鱼的“三尾、六足”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 古人观察不够准确 , 大概把鱿鱼的头部、腹部和两个尾鳍都当成了脑袋 , 故有“四首”之说 。 然而 , 书中说儵鱼长相像鸡 , 该当如何解释呢?在我们心目中 , 烤鱿鱼跟下蛋的鸡 , 无论如何也扯不上亲戚 。 其实 , 一般人都只见过冰冻鱿鱼或烤鱿鱼的样子 , 不应该根据它们去想象大海里的鱿鱼 。 郝懿行对这条的注释 , 引用同样熟悉水产的广东人的说法 , 称“今粤东人说海中有鱼名鯈 , 形如鸡而有软壳 , 多尾足 , 尾如八带鱼” , 可见 , 广东人眼里的鱿鱼确实长得像鸡 。 说鱿鱼像鸡 , 大概说的是鱿鱼在水中游动时的样子吧?至于《山经》还说儵鱼身生赤毛 , 大概是对鱿鱼身上红色斑点的误解 。
《山经》的作者说儵鱼“食之可以已忧” , 吃掉它可以忘记忧愁 。 这一点今人或还可以体会到 , 试想炎炎夏日 , 在海边的烧烤大排档上 , 点几串鲜嫩的烤鱿鱼 , 来两扎沁人心脾的冰镇啤酒 , 是不是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丢到大海里去了?
06
古人对动物的分类原则
与我们不同
上面我们谈到的三种多头、多身、多足、多尾的怪兽 , 珠蟞鱼(鲎)、茈鱼(章鱼)、儵鱼(鱿鱼) , 都是海洋动物 。 海洋动物遨游大洋 , 潜藏水中 , 平常很难被人看到 , 待它们被渔民捕获出水 , 则大多已经死亡 , 身体变形 , 已不是活着时的模样 。 而且 , 海洋动物跟人们经常见到的陆地生物相比 , 大都长相相去甚远 , 往往体形特殊 , 多腕足 , 多尾多鳍 , 因此天生就让人觉得怪异 。
- 和田玉籽料|明 和田玉籽料 受沁 苍龙教子 玉珮 挂件把件
- 翡翠|?回流 银制镶和田玉带翡翠龙勾 手把镜
- 火药|火药发明之谜:火药的发源地在哪?古人是如何提取其原料的?
- 玉雕|玉雕师王立元的繁简之道——材料把控是第一位
- 和田玉籽料|明以前 和田玉籽料 灵猴献寿 玉勺 挂件 把件
- 摩羯座|积极向上的三个星座,把事业看得很重要,会为此而不断努力
- 博物|如何把一只猫变成怪兽?《山经》中“怪物”的本来面目
- 古钱币|如何通过工艺来辨别古钱币的真假?
- 才女@李清照是个小太妹,现存词作一半提到酒,还写过一本书讲如何赌博
- 水浒传#为什么建国后,要把六大名著删减成四大名著?删掉的两本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