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电影译介:贯穿“走出去”始终的重要一环

电影|中国电影译介:贯穿“走出去”始终的重要一环
文章图片

电影《长津湖》上映60天后累计票房达57.22亿元 , 该片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 , 位居2021年全球票房榜榜首 。 在全球电影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下 , 中国电影单片票房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 , 让很多中国电影人欢欣鼓舞 , 也让很多国外同行羡慕不已 。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 ,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 票房增长速度和银幕增长速度都极为可观 。 国家电影局提出 , 到2035年 , 中国将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 但同时 ,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 目前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 。 如2019年中国全国票房641亿元人民币 , 约合100亿美元 , 而美国仅迪士尼公司2019年全球票房即有132亿美元 。 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 中国电影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在这一过程中 , 关注中国电影对外译介情况、提高中国电影的译介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 中国电影在对外译介中存在的问题 , 会对中国电影的国际推广发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产生不利影响 。
中国电影对外译介水平参差不齐
电影|中国电影译介:贯穿“走出去”始终的重要一环
文章图片

目前 , 国外影片的中文译制明显好于中国影片的对外译制 , 也出现了很多译制精品 。 原因在于 , 国外影片的进口目前只有中国电影集团进出口公司进口 , 归口单一 , 便于监管;进口影片的中文译制队伍相对比较稳定;国家对进口影片有完善的审查制度 , 从而保证了进口影片的译制品质 。 比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等影片名字的翻译就非常经典 。
就中国影片的对外译制而言 , 中影、上影、长影等单位依然保持了对译制作品精益求精的传统 , 其对外译制作品水准明显较高 。 虽然一些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对外译制规范 , 但在国家层面上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 也没有相应的监管政策 。 很多制片公司不懂译制、不重视译制 , 很多译员不懂电影 , 多数后期制作人员不懂外语 , 译员和后期公司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等 , 造成了中国电影对外译制水平的参差不齐 。
电影翻译贯穿创意到发行始终
大多数人认为电影翻译只是对白字幕的翻译(内容翻译) , 国内对于电影翻译的研究也往往局限于此 , 原因在于很多电影译员和研究者很难有机会参与整个影片的创作、制作、宣传、发行工作 , 大家所看到的都是最后的电影成片 。 国内研究电影翻译的专家学者也更多地关注国外影片的中文翻译 , 很少有人关注中国影片的对外翻译 。
事实上 , 电影翻译绝不仅仅是对白字幕的翻译 , 而应该包括片名、片头字幕、对白字幕、片尾字幕四大板块的所有翻译 , 每个板块翻译的特点和要求各不相同 。 另外 , 如果是一部国际团队合作或者国际合拍、面向全球发行的影片 , 翻译需要从创意开始 , 贯穿电影剧本创作、融资、制作、宣传到发行的全过程 。
参加国际电影节、做国际推广或者国际发行的中国影片大部分是字幕版 , 配音版很少 , 即使是配音版也得有字幕 , 影片译制字幕的品质直接影响国际电影节评委、国际发行商及国外观众对中国影片的认知和理解 。 剑桥大学资深电影翻译专家大卫·詹姆斯·贝尔提到 , 如果因为字幕的不规范影响了国外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 没有达到影片的娱乐效果 , 那这个字幕翻译就是失败的翻译 。
电影翻译除了遵循翻译信、雅、达的基本原则之外 , 还需遵循电影行业规范和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