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尹凯:名曰“普世”,实为霸权——评欧美一些博物馆的“普世宣言”

作者:尹凯
来源:《历史评论》2021年第6期
博物馆|尹凯:名曰“普世”,实为霸权——评欧美一些博物馆的“普世宣言”
本文图片

一个时期以来 , 国际社会对殖民统治或战争时期被盗掠文物的返还和赔偿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 。 2002年12月 , 为了声援拒绝返还帕台农神庙石雕的大英博物馆 , 并且一劳永逸地免除文物返还诉求的羁绊 , 来自北美和欧洲的18家博物馆馆长齐聚德国慕尼黑 , 联合签署了《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 。 《宣言》甫一出台 , 就在国际博物馆界、各国文化机构及关注此事的学者、爱好者之间掀起轩然大波 , 围绕其所展开的激烈辩论延续至今 。 每当有涉及文物流失、返还和归属的争端出现 , 该《宣言》就会被再次提及 。 事实证明 , 欧美博物馆的普世主义宣言是精心炮制的、用来巩固其既得利益的舆论工具 , 是霸权逻辑在当今国际博物馆界的投射 。
【博物馆|尹凯:名曰“普世”,实为霸权——评欧美一些博物馆的“普世宣言”】《宣言》强调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 , 有赖于这些“普世性”博物馆 , 才得以保存并被更多观众欣赏;二是这些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 , 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 , 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一国家公民)并致力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 经由《宣言》的签署 , 18家欧美博物馆看似重申了博物馆的普世价值 , 实则以修辞的策略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利益的合法性 。 在这些博物馆主导的话语中 , 博物馆本身所具有的服务于全人类的目标不过是拒绝文物返还的说辞而已 。 《宣言》的签署背景、发起的博物馆是与历史时期帝国主义行径相互关涉的 , 其内容也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 。
博物馆|尹凯:名曰“普世”,实为霸权——评欧美一些博物馆的“普世宣言”
本文图片

图为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主室券顶菱格故事画现状(局部)及藏于欧美博物馆的此窟盗割壁画残块 。 引自赵莉主编:《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影像集》 ,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 2018年 , 第38、41、43、46页
其一 , 《宣言》是在文物返还正义呼声日渐有力的形势下炮制出来的 , 目的是维护既得利益并掩盖其文物收藏背后的帝国主义掠夺本质 。 近代欧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搜刮殖民地文化遗产 , 致使这些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地区的博物馆中 。 这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的博物馆文物种类不断丰富 , 而殖民地各民族和国家的文物资源逐渐枯竭 。 例如 , 介绍非洲文明的欧美博物馆大多收藏有贝宁王国(非洲西部古国)的精美文物 , 而贝宁国立博物馆展出的却只有三流物品和文物图片 。 这种强烈的反差与帝国主义的收藏历史密切相关 。 无论如何辩解 , “普世性”博物馆引以为傲的全球文物收藏 , 实际上是文化掠夺的见证 , 始终无法摆脱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烙印 。
其二 , 发起《宣言》的博物馆所自诩的“普世性”是自导自演的假象 。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人类学藏品和涉及生物医学各领域的研究中心 , 但该馆却并未获得“普世性”博物馆的头衔 。 为什么“普世性”博物馆仅限于欧洲和北美?难道只有欧美博物馆的观众来自全世界?文物只有藏于这些欧美博物馆才具有“普世性”?这些疑问绝不是几句含糊其词、冠冕堂皇的排比句可以解答或掩盖 。 事实证明 , 欧美博物馆妄图通过对“普世性”的强调 , 拒绝返还文物、拒斥文化之间的合理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