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期 , 龙泉窑青瓷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 窑口的数量也比北宋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 这一时期的龙泉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釉色风格 , 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青瓷窑系 , 此时的龙泉窑青瓷碗也以造型和釉色取胜 。
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的快速发展既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 , 也有人文地理方面的原因 。 北宋政权建都河南开封 , 当时的河南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河南及其周边的北方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 拥有汝、官、钧、定等著名官窑和数量众多的民窑 。
到了南宋 , 由于国家政治中心的南移 , 龙泉窑所在的浙江地区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域 , 北宋时期十分兴盛的汝、官、钧、定以及耀州窑等北方名窑逐渐萧条 , 失去了与龙泉窑竞争的机会和能力 。
随着政权的南移 , 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 , 一方面把北方优秀制瓷工匠与他们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南方 , 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消费人群 , 且不少人都是高档瓷器的消费者 , 这从客观上促进了南方瓷窑的发展 , 当然也包括龙泉窑 。
为了满足宫廷的高档用瓷需求 , 南宋政府曾在越州地区的低头岭窑生产类汝的青瓷器物 , 后又在杭州的凤凰山和乌龟山先后建立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 , 生产类汝的青瓷 。
龙泉窑受此影响积极向北方匠人学习制瓷技艺 , 并借鉴南宋官窑成功烧造类汝青瓷的经验 , 烧制出有别于官窑的白胎青瓷和类似官窑的黑胎青瓷 。
本文图片
白胎青瓷
本文图片
黑胎青瓷
在种种有利的形势之下 , 龙泉窑一方面博采众长 , 发展新工艺 , 开发新产品 , 创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另一方面则积极发展生产 , 不仅满足了宫廷和广大国内市场的需要 , 还大量外销到世界许多地方 , 这极大地刺激了龙泉窑业的发展 。
宋朝政府南迁后 , 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财政的匮乏 , 这是因为国家统制区域相比以往大大缩减 , 只有大约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相当于今天中国疆域面积的五分之一不到 , 而南宋却是当时人口的主要分布区 , 占南北人口总量的57% 。
换言之 , 南宋要以五分之一不到的疆域 , 养活近60%的人口 , 因此传统的农业经济已无法承载如此大的人口密度 , 必须想出新办法来增加经济收入 , 而市舶司贸易的逐年增加给了当政者极大的启示 。
南宋立国后 , 历代皇帝都很重视海外贸易 , 希望通过海外贸易来增加财政收入 , 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 如宋高宗曾对臣僚说 :“市舶之利最厚 , 若措置合宜 , 所得动以百万计 , 岂不胜取之于民 , ...... 。 ”他还说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 宜循旧法 , 以招徕远人 , 阜通货贿 。 ”
可见 , 南宋统治者已经意识到海外贸易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 , 因而积极鼓励民众进行海外贸易 。 而海外贸易中的大宗产品就是陶瓷 , 此时越窑、瓯窑等南方青瓷窑口早已衰落 , 这给了龙泉窑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
在南宋的海外贸易中 , 龙泉青瓷产品是最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 , 从海路大量出口 , 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 , 甚至到达非洲和地中海沿岸 。
本文图片
- 太阳|春回校园 !龙泉驿学子为春日送礼了~
- 文物|窑厂发现“战国古墓”,出土国宝级文物,专家激动大喊40分钟
- 官钧窑!宋代官汝窑、官钧窑、官窑与哥窑的艺术特征
- 茶盏@定窑白釉盏托
- |窑变 紫砂的工业革命
- 丽水保定窑址#复旦大学第一份考古报告出炉
- 农商银行&临清农商银行助力非遗传承,在皇窑贡砖上雕刻农金文章
- 中新社@东西问丨李建毛:长沙窑为何能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 岩樟乡$龙泉岩樟乡柳山头村艺术家工作室项目签约
- 御窑|御窑遗址申遗丨御窑遗址在申遗保护中再现“官搭民烧”的生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