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女性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上市公司|女性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文章图片

最近电视剧《我们的婚姻》大火 , 剧中人物董思佳是在职场大杀四方的全勤妈妈 , 又是深夜回家亲吻孩子的温柔母亲 , 还是偷偷躲在暗处叹息的无奈妻子 。 这个角色 , 引发许多职场女性的共情 。 到底如何平衡家庭和婚姻?
撰 文 | 周 琪
在《神奇女侠1984》中 , 当盖尔·加朵饰演的黛安娜吻别“死而复生”的男友史蒂夫 , 神力回归 , 奔赴拯救世界的场景出现时 , 银幕前不知有多少女性观众和笔者一样 , 默默放下手中的爆米花 , 陷入对一个问题的沉思:当一个女性想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 她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上市公司|女性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娱乐工业是一扇窗 , 透过它 , 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趋势 , 以及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思考的命题 。 2020年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 , 好莱坞上映的大片凤毛麟角 , 其中却有《花木兰》和《神奇女侠》 。 在电影中 , 女英雄的风头全面盖过了男英雄 , 越来越多的女性故事、女性作品和女性创作者涌现 , 有媒体更是将这一年冠以“女性电影年” 。
上市公司|女性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文章图片
《花木兰》剧照
男性可以成为超级英雄 , 女性同样可以 。 女性可以从事任何一份传统叙事中唯有男性可以从事的工作 , 也完全有能力干得更加出色 。 环顾当下的世界 , 你就会发现好莱坞的选择并非空穴来风 。 在疫情控制方面表现出色的国家 , 包括但不限于新西兰、丹麦、挪威、芬兰、德国 ,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拥有一位女性首脑 。 研究表明 , 在女性领导的国家 , 针对疫情的应对措施普遍更快、更有效、更有力 。
为什么是女性?
在《纽约客》的封面报道《瘟疫之年》中 , 作者劳伦斯·赖特(Lawrence Wright) 总结道 , 两个因素决定了抗疫的成败:一个是经验 , 一些曾受过疾病折磨的地方更善于应对当前的疫情 , 比如沙特阿拉伯比许多国家做得更好 , 可能是因为该国有应对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历史;另一个因素是领导力 , 在这场危机中表现相对较好的国家和州 , 都是由坚强、富有同情心、果断的领导人领导的 , 他们敢于对民众坦率直言 。
曾经 , 理想领袖的形象是“铁血将军”巴顿 , 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 充满权威感 , 但现在不同 , 人们心目中的理想领袖是擅长“用微光点亮微光”的存在 , 可以激发组织的创造力与活力 , 能够促使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彼此沟通 , 凝聚在一起产生1+1>2的化学反应 。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预言 , “时代的转变 , 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质” 。 工业时代盛行的金字塔组织结构让“男性领导力”得以充分施展 , 在互联网冲击下 , 组织大规模扁平化、网络化 , 金字塔尖的权力正逐渐被转移到一线员工手中 。
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女性领导力在当下的处境和意义 。 当然 , 任何时候 , 单方面强调一种性别都意味着风险 , 就像脱口秀演员杨笠在舞台上表演“冒犯”男性的段子 , 被上纲上线为“煽动群众内部矛盾 , 制造性别对立” , 谈论女性领导力也容易招致相同的质疑 。
在英语语境中 , “女性领导力”对应两种含义 , 分别是women leadership和female leadership , 前者聚焦性别本身 , 呼吁制定政策 , 如增加女性董事会的席位从而提升女性领导力;后者聚集女性特质 , 如共情力、善于倾听、乐于成人之美 。 显然 , 这些特质不曾局限于某一性别 , 只是在后工业时代到来之前 , 它们并未得到和男性特质相同程度的重视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