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里的花灯戏班:台上是“生旦净丑” 台下是种田庄稼汉】
本文图片
下麻若的年轻人吃饭也在唱戏
曾有年轻人把下麻若的戏拍成视频放上网 , 戏曲专业的网友看过后称“草根属性” , 毫不留情的批评“笑人得很” 。 对此 , 下麻若戏班态度诚恳 , “用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 , 我们确实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 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 是让民间民俗文化陪伴百姓 , 如果能让更多一人愿意听花灯戏剧 , 那就再好不过了 。 ”
300年来 , 行走在古老与现代之间的下麻若戏班 , 早就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
戏曲进校园 经典共传承
以传统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如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刘江、朱从华两位从事教育职业的现代夫子正在思考的问题 。
刘江认为 , 千百年来 , 戏曲历久弥新 , 散发出日臻醇厚的魅力 , 关键在于其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 。 “流水不腐 , 户枢不蠹” , 传统戏曲需要动起来才能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 而形式内容全方位不断创新是必由之路 。
于是 , 他在龙里县第三中学开设了花灯教学课 , 并接入龙里太平花灯的剧本 。 该剧本多以三国、隋、唐、宋等历史故事为蓝本编著 , 如三国戏《三气周瑜》《截江救主》《千里走单骑》 , 隋唐戏《临潼救驾》《玉瑛叹山》 , 宋朝戏《四郎探母》等等 。 花灯课让学生在学唱古典戏剧的同时 ,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这种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文化的方式 , 赢得青少年的心 。
“时代在变 , 戏曲也得跟上节奏 , 摒弃故步自封 , 拥抱探索创新 , 才能把祖辈留给我们的龙里太平花灯进行下去 。 ”龙里三中初三学生周若(化名)直言不讳地说 , 现在国潮风“刮起” , 她建议用高科技的力量把花灯非遗推广到更多校园 , 助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
都市新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采访人员 刘丹 周旺泽
编辑 章虹 胡岚
编审 刘丹 刘钢 施昱凌
- |漫说战“疫”故事|深圳美术老师用画笔记录身边的点滴感动
- 作家|【洞庭作家】严树林/我父亲留给我的最深印象
- 叶兆言|我为深圳人读书三分钟│叶兆言、胡野秋、冯波、毛俊杰、王嘉
- |“抗疫必胜”!深圳八旬老人剪纸作品鼓励战疫
- 深圳市|深圳:废弃停车场积水后变“鱼塘”,钓鱼人:里面有几十斤的大鱼
- 上海|与罗马的“艳遇”,比不上对重庆的深情
- 天籁|山 音
- soul|姚洋:深化职业教育要先解决四个问题
- 深圳市文化馆|深生活|线上学摄影、书法,文化精品资源展播别错过
- 作家|点赞!昆明这个作家获全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进个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