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他不会在这些事情上小题大做的 。 我想他的想法应该和我一样 , 不过他从来不说 , 因为他只知其然 , 不知其所以然 。
徐:最后 , 对于院派画家和业余画家 , 您的看法如何?十二世纪早期的《宣和画谱》似乎反映出徽宗皇帝的看法 。 画谱中说“咫尺千里” , 但这只有那些“胸中自有丘壑”的画家才能明白 。 其中还提到大多数的山水画家是业余的 , 而非来自画院 。
王:我认为我们是在评论画家的画 , 而非他的职业 。 一开始 , 宫廷画家主要的制作都是有功用的 , 为政治而作的艺术 , 就如同广告和宣传 , 但是我们别忘了南唐时的董源就是李后主的画师 , 而在米芾时期 , 这位画师的地位提高了 , 明末时董其昌又将他提升为文人画或士大夫传统的创始人 。 有宣传和装饰功能的画 , 也有表现比较自由的绘画(艺术家的自我创造) , 区分这二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在前者 , 绘画最重要的就是技巧 , 而个人的个性则为次要;而后者 , 私人性的绘画中 , 个性却是最重要的 。 当然 , 画家的态度会随着对象变化而有所不同 , 也就是说他是为自己画 , 还是为资助他的人而画 。 但是我们必须记住 , 一个画家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作画 , 例如荆浩、李成、董源、范宽这些伟大的画家 , 他们在当时或著录上都获得极高的评价 , 其中只有李成不是职业的 。 在西方画史上 , 我们可以说中古的宗教画等于我们的院体画 , 而从现代、从印象派开始 , 则相当于我们的文人画 。
笔墨鉴赏中的一些基本态度
徐:您显然认为笔墨本身即是艺术 , 而且是艺术的精神和精髓 , 别人看线条却视为轮廓、结构、笔画或皴法 。 多数人 , 至少是多数受过训练的西方人 , 他们是在“看一幅画” , 而您是在“读笔墨” 。 您如何描述这种笔墨观点?古人自己运用笔墨 , 他们又如何欣赏或“阅读”画中的笔墨呢?
王:正如我先前提到的 , 笔墨或水墨是由中国毛笔所画出 , 而具有无限的多样性 , 在历史中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它的重要性 。 你若是一直用一支铅笔或唱针 , 就永远只能画出同样的线条 , 那有什么用呢?当然 , 笔墨的意识在西方是毫无发展的 , 因此我说看中国画的第一要件 , 就是要承认这项基本差异 。 中国人到唐代时就已敏锐地知道了笔墨艺术无限的潜能 。 如果你不看一个画家基本表现潜能之发挥(即透过笔墨) , 那么你就看不到中国画的精髓 。 书法就更不用说了 。
徐:那么说 , 我们是否应该将中国绘画中的笔墨视为一种笔迹学?这是不是华人透过笔墨的一种“看相”专长呢?
王:可以说是 , 也可以说不是 , 不过这样类推并不恰当 。 我认为 , 笔墨像人的声音一样 , 它们有各自的特性 , 而互不相似 。 人们没有受过笔迹测验的训练 , 但奇怪的是 , 别人如何能凭着一些笔画来做区别 。 对外行而言 , 笔画都是一样的 , 但是对我而言 , 笔墨则显出个人的声音 。 国画中的笔墨就像是受过训练的声音一样 , 所以它们不仅有一种声音 , 还具有特别的表达模式 。 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特别的用笔方法 , 来画出他们的点、线 , 如披麻皴、斧劈皴 , 等等 。 如果你只是发一个声音 , 就如用笔做一个记号 , 但是当你唱歌时 , 它就像绘画一样变得有规律了 , 个性也就显露出来 , 而个人的风格无论是唱歌还是绘画 , 也就很容易辨识了 。
本文图片
【清】金农《萱草》绢本水墨
- |四川农民捡到金戒指,戴出去显摆被人举报,专家大笑:上交吧!
- |(图表·插画)【二十四节气·春分】莫负春光好时节(三)
- |(图表·插画)【二十四节气·春分】莫负春光好时节(竖版)
- |(图表·沙画)【二十四节气·春分】春分
- |【新月姐姐读诗经】大车
- 央视|绿色建筑人才需求持续上升,原因原来是这些
- 夏先奎|【诗人展台】夏先奎|读何全民《卢中往事》有感
- 蜜蜡|蜜蜡是透的好?还是不透的好?
- 春分|(图表·插画)【二十四节气·春分】春分好时节(二)
- 人类|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