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1年10月的一次会议中 , 两人因意见分歧发生正面冲突 , 在一番相互攻击之后正式决裂 , 之后阿德勒从学会中辞职 , 与弗洛伊德从此形同陌路 。
何以至此?二人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分歧?我们先来看看阿德勒的理论 。
【|我,不完美,但理直气壮】02.
那些打不倒你的 , 终将让你变得强大
阿德勒的理论被称为“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 , 这个名字经常招致误解 。 它并非意指完全个人的或只关注个体差异的心理学 , 阿德勒所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 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目标、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 。
从理论本身来看 , 个体心理学远没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那么宏大完整 , 它基本是围绕人格动力这一个问题展开的 , 它格外关心究竟是什么心理力量推动着人们去追求并活出自己的人生 。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 就是阿德勒最具标志性也最为人所知的“自卑与补偿”(inferiority and compensation)的观点 。
早期 , 阿德勒是医生 , 他关注到一些人存在着生理上的缺陷 , 接着他很可能会诉诸各种努力来对此进行补偿 。
比如 , 盲人看不见 , 就把自己的听觉技能发展得特别突出 , 一个人身体很虚弱没办法行走天下 , 就通过海量阅读博览群书来看世界 , 没有美丽的皮囊就去修炼有趣的头脑……也就是通过努力发展其他方面来弥补弱势的方面 , 这是一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做法 。
还有一种情况 , 有些人会专注于那个有缺陷的地方 , 跟其“死磕” , 甚至成功翻盘 , 把原本身体上的弱点转化为了突出的优势 , 阿德勒把这叫“过度补偿”(overcompensation) 。
代表人物就是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的故事:古希腊政治家狄摩西尼(Demosthenes) , 他从小就口吃 , 为了克服这一点 , 他对自己展开了“特训” , 比如嘴里含着鹅卵石说话、一边跑步一边背诗等 , 最终逆袭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演说家 。
这么励志的故事为什么说是过度补偿呢?其“过度”在于 , 这种尝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成功的 , 要不然也不会被写成故事用来教育小朋友 , 但是如若个体就是抱持着这个目标不放 , 就可能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 , 同时反复经历失败 , 导致萎靡不振 。
无论如何 , 从这些例子里阿德勒逐渐意识到 , 可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规律 , 那就是人们可以认知到自己的脆弱和缺陷 , 从而经历自卑感(feeling of inferiority) , 进而产生了弥补它们的动机 。
本文图片
《百万元与苦虫女》
随着理论的发展 , 阿德勒慢慢把这种对于生理上的器官自卑(organic inferiority)的关注转向了心理、社会甚至想象意义上的自卑 。 例如 , 我们不如别人聪明、没那么讨人喜欢 , 或者在能力上处于弱势 , 都可能产生自卑感 。
此时阿德勒的理论正式离开生理学 , 进入到了心理学 。 再后来 , 又进一步扩展到 , 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或者心理上的缺失 , 对儿童来说 , 自卑感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
换言之 , 人生来自卑 , 因为每个人都是从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赖于别人才能生存的娇弱婴儿开始成长的 。 人类的新生儿就是个“三无”产品:无力、无知、无能 , 却要一落地就面对两个“巨无霸”——爹和妈 。
父母和其他多数人不仅在体力上比儿童强 , 在解决问题时也一定比他们成熟与老练 , 于是儿童需要努力克服这种弱小、无助、可怜的劣势感 , 这个过程就是心理补偿的过程 。
- |他一生颠沛流离,不为五斗米折腰,却描绘出一个流传千年的桃花源
- |他把王献之小楷临到了极致!
- 中华文化|【大公观察】中国文化为什么值得我们自信?
- 制造业|招不到年轻人,制造业为何出现“用工荒”?曹德旺用6字道出真相
- 全职妈妈|职场女性怎么平衡家庭事业?这部剧让我知道什么叫“人间真实”
- 罗庆春|【视频】我是凉山人|专访著名学者罗庆春(阿库乌雾)
- Uzi|“乌兹不行”,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悖论!
- 阔腿裤|职场女人可以尝试着穿阔腿裤,不仅百搭又舒适,还适合大部分的场合
- 凯特·米德尔顿|哈里的回忆录不但要攻击卡米拉,还要批判凯特,替梅根“出气”?
- 书画联盟|书画联盟丨丹巴山水的两种写意画法和步骤,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