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从四川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 , 周必素回到了家乡 , 在遵义市杨粲墓博物馆(当时还叫文物馆)工作 , 继续了与播州杨氏土司的情缘 。 她展开了一轮对杨氏土司遗存的全面调查 , 搜罗了几乎所有的出土文物 , 步量了一遍既已发现的杨氏土司遗存 。
本文图片
周必素在清理杨炯墓志铭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在时隔20年后的2012年4月 , 周必素进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与考古再续前缘 。 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鞭策 , 脱离了专业考古工作20余年 , 对于专业知识还需要重新捡拾 。 她抓住一切机会恶补 , 发挥“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奋起直追 。
说起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儿 , 周必素认为是任所长十年来 , 始终保持着一种激情 , 带着大伙儿走出的“专题推进贵州考古”之路并开花结果 。 说到这些 , 她充满激情 。 她与考古是真正的“双向奔赴” , 是热爱促使她在考古工作上全力以赴 , 和团队一起 , 让播州杨氏土司遗存在各大考古奖项上拿了个大满贯 。
除了土司遗址 , 史前洞穴遗址考古工作也收获颇丰 , 贵安新区牛坡洞和招果洞遗址又先后获得全国“六大”“十大”考古新发现奖 。 “激情 , 就是创造力!”全所上下像打了鸡血似的 。
考古工作 , 面对的都是沉寂的遗存 , 工作要么在荒野要么在书斋 , 似乎都很孤独和寂寞 。 可是周必素很享受这些 。 她说 , 当你沉入到研究对象里 , 就可以领略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般的乐趣 , 还有揭开一个个谜题时的欣喜 。 “1999年 , 我参加省考古所对海龙囤新王宫遗址的试掘 , 秋高气爽 , 海龙囤上空气尤其清新 , 满山的红籽映衬着蓝天 , 微风轻拂着芦苇花絮;朝天关迎来旭日东升 , 万安关送走夕阳西下;中秋的夜 , 皎洁的月 , 神仙般的日子 。 ”她陷入甜蜜的回忆中 , “享受大自然 , 真是田野考古工作者的大福利 。 ”
听着杨氏土司与海龙囤的故事长大 , 在博物馆积累了二十年的播州土司历史和文物资料 , 最终回到土司考古的路上 , 并将中国土司遗址推向世界 。 周必素说:“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越 。 我 , 因为播州杨氏土司考古工作和团队的支撑 , 得到了升华 。 而多年以前的一些愿望和想法 , 得到了实施和更好的解答 , 于是 , 梦圆了 。 ”
3.何伟:“女儿是我最大的成就”
【考古学|谁说女子不如男——考古界的女性】2021年3月 , 西藏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入选了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在圈内小火了一把 。 做发掘的是一支“女子考古队” , 领队何伟是个“85后” 。 在她身上 , 采访人员看到了作为考古工作者的坚韧和作为母亲的温柔 。 与她交谈的过程中 , 她常常说“没有什么不能处理的 , 只是方法问题” 。 在对待工作和家庭的问题上 , 何伟总是积极面对 , 从不回避困难 。
本文图片
何伟在整理考古资料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2010年 , 西北大学硕士毕业后 , 何伟来到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 开始近3年时间 , 她都没有机会参与一线考古工作 , 这让她憋屈 。 回想当年 , 何伟表示 , 虽然当时有过许多迷茫 , 但正是这近三年看似与考古无关的经历 , 为她后来当好一个考古领队做了铺垫 。 比如 , 做出纳 , 要求百分百精确 , 不能多一毛也不能少一分 , 做财务时的谨慎与后来考古工作中的细致踏实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 在边境小村驻村扶贫 , 让她了解到基层群众的需求 , 学会了如何和他们交往;在之后的考古工地上 , 与当地村民打交道时 , 她都能够站在村民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心理 , “比如说他们要求村子里每家都要有人在考古工地工作 , 因为这是他们可能抓住的创收机会 。 如果没有之前那段扶贫经历 , 我就会很不理解” 。
- 考古学|日照最新考古成果“抢鲜看”!
- 招聘|深圳女子招24个保姆,10人伺候洗澡,3个人叫她妈妈,月薪出1.3万
- 考古学|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南阳黄山遗址等入选
- 考古学|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 专家进行解读
- 考古学|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甘肃这个项目入选
- 考古学|四川这两个项目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 你去看过了没?
- 考古学|古人把华夏分为九州,是指哪九个州?这九州现在叫什么名字?
- 考古学家|伟大的考古学家
- 绘画|瘫痪36年女子作画“圆梦”望办画展:绘画是黑夜里的光
- 卢芹斋|他是“文物大盗”卢芹斋,娶15岁的女子为妻,只为与36岁岳母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