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问:相比于在《人世间》中饰演的骆士宾 , 于钟声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于震:钉是钉 , 铆是铆 , 一丝不苟 , 无论做什么都要踏踏实实地去做 。 当利益和自己坚守的底线发生冲突的时候 , 利益一定是给底线让路的 。 这是于钟声这个人物的根 , 无论他做什么行业 , 做什么事 , 这都是他坚守的 。 这种精神在当下 , 挺难得的 。
问:《鼓楼外》里有很多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 , 引人深思 , 比如师父易大船说的“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 您怎么看剧里蕴含的这种人生韵味?
于震: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 这句话真得太好了 , 意思是你如果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太追逐眼前的利益 , 便会失去更大的东西 , 失了大道 , 甚至把自己也给陷进去 。 现在的人很容易被眼前的东西迷惑 , 不知道活的根本是什么 。 于钟声是个木匠 , 他的不忘初心 , 就是把手上每一件木工活做好 , 踏踏实实静下心做好本职工作 。 专心把这个事做好了 , 一定也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 而不是做这个不行 , 做那个又不行 。
还有一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 , 这句话说了很多年 , 但是真正能做到 , 太难了 。 剧里我和海一天饰演的二师弟尹东义就因为仇恨 , 一直在斗 , 互相较劲 , 最后斗得两败俱伤 , 落得一场空 。 兄弟争斗这种事在当下经常发生 , 争来争去 , 得到了什么 , 失去了什么?这对我们还是有所启示的 。
戏里当木匠 , 戏外“玩家具”
问:《鼓楼外》涉及到很多传统木工手艺 , 拍这部戏要做什么准备?
于震:玩家具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 。 我从中戏毕业后 , 进入北京人艺演话剧 , 后来有幸认识了大编剧邹静之老师 , 邹静之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 其中就有老家具 , 他也写了很多戏 , 通过他 , 我又认识了王刚老师 。 所以 , 我特别早的时候就跟着他们一块玩老家具 , 北京话叫“玩” , 他们都是手把手地教我 , 让我对老家具有了一些了解 。
我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家具城 , 或是木工房这边跟着邹静之老师一起度过的 。 从看木头开始 , 这是什么木头、什么时间、什么材质 , 然后怎么做?明清家具有什么特点 , 到民国又是什么特点?挺好玩的 。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着这个业余爱好 , 所以这是我平常生活中的一点小积累 。
本文图片
问:《鼓楼外》是比较少见的传递木匠手艺、弘扬工匠精神的作品 , 能具体谈一谈吗?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有很多 , 里面蕴含着精妙的技艺和令人崇敬的工匠精神 。 比如家具、瓷器、紫砂 , 这些东西都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手艺 , 做工讲究 , 都是当年全世界追捧的奢侈品 。 现在国外很多大的博物馆里 , 都有中国的明清家具馆 。
【于震|能自导自演还爱“玩家具”?原来你是这样的于震!】择一事 , 终一生 。 我觉得通过《鼓楼外》能看到什么是工匠精神 , 可能会给观众启发:我做的这个职业 , 我是不是也这么认认真真地研究 , 用心做好了?包括我们拍戏也是 , 要一丝不苟、踏踏实实把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道具、服装都尽力弄到最好 。 《鼓楼外》中需要很多紫檀家具、黄花梨家具出镜 , 这些名贵家具都是剧组借来的真品 。 归还时 , 我们会专门用棉被精心包裹好再运输 , 避免发生磕碰 。 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 。
- |从“骆士宾”到自导自演《鼓楼外》,于震:拍出北京中轴线之美
- 甜茶|只需要两个连续的雨天,就能重塑一段感情
- |《鼓楼外》导演于震: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 |职场上不能太“耿直”,要学会“伪装”
- |为什么作恶多端的西门庆能投胎转世到富家,你看书中想表达的是啥
- |春分为啥蛋能立着
- 经典|如果只能推荐一本文案书,我会毫不犹豫选它!!
- 产品经理|取消中超改办校园足球联赛能否拯救中国足球运动?
- 文学|《人世间》:探索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
- 访谈|【教主访谈】学会抚慰与接纳阴暗面,才能真正走入别人的心呀 | 情绪价值之“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