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之冠冕——《滕王阁序》 , 脱离“宫廷文学”的桎梏 , 拓展骈文艺术之境界
从内容来看 , 作者通过磅礴的气势 , 华美的辞藻 , 尽情渲染了宴会的盛况、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 , 同时 , 将作者自己才高自负的兀傲情绪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心情与景物交织在一起 , 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积极进取人 。
但更重要的是《滕王阁序》“当垂不朽”是在文体上的价值 , 作为一首用骈体写成的诗序 , 它一改前人“堆砌辞藻 , 意少词多”的风气 , 笔力明快 , 风格清新 , 气势浩荡 , 堪称典范之作 。
1、“宫廷文学”——骈文
骈文简单来说就是格律文体 ,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声韵平仄、音律和谐、注重词藻 , 讲究用典等等 。 因为骈文有对仗方面的要求 , 作家们确实很容易把大量精力倾注在词句的安排上 , 从而滑向偏重形式、舍本逐末之路 。 以南北朝骈文创作为例 , 虽然此时骈文发展达到高潮 , 但是由于缺乏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感情、高远的志趣 , 导致有些骈文徒有华丽的外表 , 内容空洞 。 又因骈文多用于朝廷的诰命 , 以及贺表、祭文等 , 故而被称为“宫廷文学” 。
本文图片
滕王阁
2、天下第一骈——《滕王阁序》
有种种形式上的束缚 , 要写得优美、自如是十分不易的 。 但本文能纯熟地驾驭骈文的种种形式技巧 , 文章奔放流畅而又有平易自然之感 , 在骈体文的形式方面有许多新的发展 , 如对仗更加工整、讲究声律协调、典故运用贴切等 。
首先 , 对偶的运用变化多样 。 对偶即双句成对 , 这是修饰手法之一 , 但却是骈文的基本形式特点 。 本文对偶有以下变化:
一、上下相对 , 这是最常用的对偶 , 如“南昌故郡 , 洪都新府”、“雄州雾列 , 俊采星驰”、“潦水尽而寒潭清 , 烟光凝而暮山紫”、“舍簪笏于百龄 , 奉晨昏于万里”等等;
二、隔句相对 。 这一类又叫扇面对 , 因为上下句不工整 , 是交叉对 , 即一三、二四句相对 。 比如文中的“物华天宝 , 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 , 徐孺下陈蕃之榻” 。 也有的上下句看似整齐 , 字数一样 , 实非对偶 , 也是一三、二四相对的 , 比如“十旬休暇 ,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 , 高朋满座” 。 这与上面所说的是有本质区别的 。
三、当句相对 。 它也叫句中对 , 即一句之中前后部分相对 , 如“襟三江而带五湖 , 控蛮荆而引瓯越”中的“襟三江”对“带五湖” , 前后均动宾结构 , 这一句又与下一个当句对“控蛮荆而引瓯越”形成上下对 。
本文图片
四、词语相对 。 前后两句的相同位置 , 名词对名词 , 动词对动词 , 形容词对形容词 , 连词、介词也与连词、介词相对 。 如“杨意不逢 , 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 , 奏流水以何惭?”“杨意”对“钟期” , 人名对人名;“不”对“既” , 副词对副词;“逢”对“遇” , “抚”对“奏” , 动词对动词;“凌云”对“流水” , 名词对名词;“而”对“以” , 连词对连词;“自”与“何”相对, 代词对;“惜”对“惭” , 动词对 。
其次 , 典故运用频繁多样 。 骈文用典不像散文那样偶一为之 , 而是频繁运用 , 本文时而昂扬激切 , 时而抑塞低回的感情 , 其中的起伏波澜 , 多凭借大量的历史典故加以表现 , 巧思妙策 , 驱遣自如 。 本文用典形式有:
- 孙悟空|十二生肖之“猴”字的来源与演变,猴子的历史
- 空间|漫艺术|对空的审判——老赫新作展
- 学霸|父母的职业对子女有影响?这类职业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出“学霸”
- 大学|什么是离职的“人传人”现象:争先恐后提辞职,谁也不想最后走!
- |苏州这条300米的巷子,从名字就透露出与众不同!
- 理由|6个终身受用的顶级思维,你不可不知
- 朱屺瞻|【丹青·分享】朱屺瞻的长寿秘诀(附经典作品欣赏)
- 家庭教育|心仪的公司工资5千,还是选8千的普通公司?从3个方面考虑不会错
- |为什么能力很强的人,往往做不了大领导?
- 职场故事|今天咱们聊点无关职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