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红军|青未了|焦红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二 )


作为青岛半岛都市报的采访人员 , 高芳长在岛城 , 生活在岛城 , 她的人生足迹也从未离开过青岛 。 作为沉潜于青岛市区的小镇青年 , 高芳既是其中的一个勤奋的小镇青年写作者 , 也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叙述者 , 她走街串巷 , 与引车卖浆者为伍 , 以一个采访人员的慧眼和她文学方式的思考 , 描述小镇的人和事 , 撷取生活的灵感与闪光 。 莱西日庄镇、崂山北宅街道、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等小镇青年的创业故事 , 陆续走入她的写作视野和朋友圈 。 她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后的散文新作《老酒馆 , 不说再见》即有表现“小镇青年”散文写作的特质 。 作者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 , 既是第一讲述人 , 也是他者的写作者 。 作者的讲述是冷静的 , 同时又不失优雅与感性 , 这种“可乐加冰”的叙述方式 , 让我们既不会沉湎于眼前的杯中物 , 同时也会让生活在都市一角的普通人产生某些对过去和未来生活方式的缅怀 , 读之耳目一新 。 这样的写作跳出了大家都颇为熟悉的生活圈子 , 拓展了文学的视野和认知空间 , 成为高芳作为小镇青年散文写作的起点 。 她最近正在创作的一部记录青岛市新一代青年人返乡创业的真实故事 , 反映80后、90后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带头人贡献的纪实文学《小镇青年》 , 能够入选山东省作家协会“2021年度山东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选题策划” , 也正反映了作者不俗的创作实力 。
追求忧患、悲悯、轻灵、哲思的黄海散文
刘尚伟《秋入人间第几重》:散文的小品文作为散文的一个独特品类 , 它起源于晚明 , 兴盛于明清 , 以抒志言情的随笔杂谈为言说内容 。 刘尚伟的《秋入人间第几重》作为一篇小品随笔 , 作者从观秋、说秋、赏秋、思秋、知秋、悟秋为之笔 , 文章只有七八百字 , 却将都市生活中一个现代人的进取与独具、优容与思考、此岸与彼岸、生活与禅悟、自由与栖居抒写得诗意盎然 , 趣味横生 。 《秋入人间第几重》既有一个入世者在繁忙工作之余的心志表达 , 同时又有出世者的生活禅悟 , 入世与出世 , 如此和谐体现在一个都市生活中现代人的身上 ,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单薄的睡衣没有抵御住雨后的秋凉 , 移步书房 , 几本闲书静静地躺在台灯昏暗的灯光下 , 小小的书房愈显得温馨与幽静 , 自己瞬间进入了无念、无想、无我的意境 , 短暂间打破了无明 , 见到山野茅舍 , 面海花开 , 人人向往的秋色田园 。 噢!原来田园不在那头 , 也不在这头 , 秋入人间第几重?”作为一种藏锋的写作方法 , 作者寻秋 , 观秋 , 赏秋 , 知秋 , 悟秋 , 却始终没有说出精神的田园所在 , 在结尾处以“秋入人间第几重?”的自问和他问做结 , 如羚羊挂角 , 不着痕迹 , 更增添了本文的意蕴和内涵 。 只字片语 , 意蕴深厚 , 表现出一个胶东黄海散文写作者工作中百战不殆、永不言败的精神意象和生活中悟道顺生、知己知彼的文化思考 。
姜雪梅《灵魂的香气》:散文写作有圈吗?我承认 , 开始在我的认识里是有的 , 但是你写多了 , 在散文写作里沉浮久了 , 就开始破圈了 , 圈子也就如大先生所说的那样 , 无所谓有 , 无所谓无了 。 关键在于你在学习写作中过程中 , 认知提高了 , 审美变强了 , 更多的是你心量打开了 。
姜雪梅是烟台一个房产公司的高级经理人 , 在我的眼里看 , 就是一个散文写作上的破圈者 。 2018年 , 我们烟台十几名文友 , 一起结伴去壮游泰山 。 在众文友的鼓励下 , 长年累月坐办公室的姜雪梅 , 行行复行行 , 以集体的携伴登上了泰山 , 就是那次登泰山 , 我发现了一个目标明确、心有所向、意志坚强的姜雪梅 。 正如她的散文写作一样 , 几年前 , 她写来的作品 , 无非是家庭琐碎、儿女情长的事情 , 严格地说 , 在胶东散文的写作群里 , 姜雪梅是一个岁数大的老大姐 , 在散文写作上还是一个刚起步的“新秀” 。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新秀 , 慢慢地变得让众文友刮目相看了 , 她将散文写作的笔触投向了自己一直融入的地方慈善事业领域 , 在一次又一次的爱心捐赠、慈善助学活动中 , 将活动心得 , 记录成二十多篇文字 , 以散文的形式在各种网络媒体上发表 。 在写作过程中 , 姜雪梅的心量打开了 , 她的散文写作愈来愈淡定 , 愈来愈显示出破圈的写作能力 , 她的几篇有关慈善活动的散文 , 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支持 。 她的《一个大写的人》最近还获得了烟台市诚信征文比赛的优秀征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