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红军|青未了|焦红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三 )


【焦红军|青未了|焦红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灵魂的香气》是一篇真实记录作者亲友——一个叫闫洁在职场奋斗的年轻人 , 因遭遇车祸 , 不畏艰辛 , 坚强生活的作品 , 文章极具个性和特点 , 全文散发着人间不老的温情、真挚相伴的爱情、人类关爱的真情 , 灵魂的香气 , 氤氲缭绕 , 让读者在感叹中得以思考 。 除了文字上以情感人 , 我最欣赏的还是姜雪梅在写作上的表达与尝试 。 此篇散文中 , 作者在与主人公闫洁的对话处理上 , 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方式进行 , 没有惯常的引用、冒号 , 这样使行文更流畅 , 对话更简洁 , 代入感更强 。 “不读无味之书 , 常写有益文字” , 这也是姜雪梅在写作上的破圈 , 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旅美华人丁丽萍作品《九号楼、猫、麻雀及哈雷彗星》:作者为20世纪八十年代烟台师院的毕业生 , 作者文字写到的烟师九号楼 , 真实存在 , 有作者发来的照片为证 。 作为第一批迁入九号楼的家庭 , 沧海桑田之后 , 文章呈现出来的文字 , 深刻、酸涩、苦楚 , 还带有一点点麻辣的感觉 。 孔雀南飞 , 绕树三匝 。 世事俱往 , 难忘1986看过的哈雷!(当时我站在黄海岸边一中专的草坪上遥望星空寻觅哈雷)
复调与吟唱、生长乡愁、关注时代的黄海散文
单伟《父亲进疆记》:《父亲进疆记》是就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的单伟 , 今年三月赴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托盖托格拉克村驻村任第一书记 ,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 写下的文字 。 作为生活在新疆的第二代山东人 , 新疆与山东并不遥远 。 读单伟的文字 , 如见其人 , 一如他血管里流淌的山东人的血液 , 坦荡、赤诚、真挚、无碍 。 《父亲进疆记》从作者儿时父亲最爱念叨的一句话开始破题 , 文章全篇通过作者转述、想象兼及议论的方式进行 , 短短的一篇文章 , 充斥了家史、个人史、父亲的奋斗史 , 时代的风云变幻纷杂交织而惊心 , 作者的文字话语无私 , 读起来不仅不觉得单调 , 却多了一种来自心底的交流、交心 。 《父亲进疆记》文章通篇行文简洁 , 晓畅有力 , 既是一篇口述史 , 又带有作者作为父亲写给儿子单月杉的家书写作意味 , 这样的方式自然拓宽了散文的写作视角 , 为散文的创作增添了历史的厚度和宽度 。
赵建武《年味》:年尚未走远 , 各地文友已给黄海散文平台投来了呈现各地年味特色的精彩的稿件 。 作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 赵建武的散文《年味》写得足够有味 。 许多已经被遗忘的年俗细节在作者的笔下 , 饱满有致 , 熠熠闪光 。 譬如:“那时择香菜 , 不像现在 , 只择去发黄的叶梗 , 而是把不分好坏叶子 , 通通择下扔掉 , 只留下菜梗 。 芹菜也是同样的择法 , 把叶子全浪费了 。 ”人是善于遗忘的 , 吃芹菜、择香菜、扔掉菜叶 , 这样的细节 , 除了让我们会心一笑 , 更会带来关于年、关于风俗、关于民情、关于人心的不同思考 , 显示了作者写作的重要还原能力 。
赵建武的散文创作另一个特点是:文章发自内心 , 不说假话、套话 , 文章从头至尾 , 循循善诱 , 鞭辟入里 , 讲叙真情 。 譬如:“我小时候那是真盼年 , 进了腊月门 , 就一天天扳着指头数日子 , 心里还着急 , 嘴里嘟囔着 , 快点过年吧!盼那碗香喷喷的猪肉白菜馅水饺 , 盼那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炸鸡、炸鱼和蒸鸡白菜 , 盼穿一件成年累月见不到的新衣服 , 盼那少得可怜的压岁钱 。 盼年的念想很单纯 , 离不开吃与穿 , 这成了小时候最温暖的希冀 。 ”细一想之 , 这不就是小时候盼望年的早日来到、盼望我们早一年长大之年味的最好的总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