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辰|【高手在民间】晓辰故事多( 二 )


刘晓辰|【高手在民间】晓辰故事多
本文图片

木工出徒一般得三年 。 到底是自家亲戚 , 舅舅倾囊相授绝不藏着掖着 , 外甥学手艺也如海绵吸水一般 。 这种“实训”的机会其实很难得 , 新建砖木结构瓦房考较木匠的工序和工艺 , 晓辰一一经历 。 毕竟是高中毕业 , 计算呀画图呀 , 舅舅一点拨外甥就心领神会 。 通过盖这五间瓦房 , 刘晓辰初步掌握了木匠的基本功 , 于木匠这一行算是入了门 。 开春后 , 舅舅在太原揽了一桩雕花营生 , 晓辰又跟着边学边做干了半年 。 这单营生做完 , 不得不又一次回家“赋闲” 。
有天 , 偶然从一本书上看到大同“九龙壁”的照片 。 一时技痒 , 就照猫画虎雕了起来 。 遇到疑难处无人指教 , 当时资讯也不发达 , 完全是自个儿瞎琢磨 。 断断续续刻了半年 , 只弄出一个“半成品” 。 实在没信心了 , 忍痛放弃 。
又一次打零工 。 这回是在宏道镇一家蛋糕店摊烤蛋卷 。 当时设备落后 , 烤了一个月 , 双手满是水泡 。 十指连心 , 想干也不能了 。
回家养伤 , 百无聊赖乱翻书 , 在一本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 。 当时 , 晓辰不了解古建筑的内部结构 , 也不知道什么是缩微模型 , 更不懂啥是缩微的比例 。 只是觉得如果用小木棍儿、小木块儿拼插一个“缩小版”的木塔 , 其难度应该比雕刻“九龙壁”要小些 。 他完全没有想到 , 他命运的转机、一生事业的开端 , 就从这些木木棍儿、小木块儿开始……
02
做 塔
刘晓辰|【高手在民间】晓辰故事多
本文图片

古建筑的原料 , 中国以木材为主 , 西方则以石制梁柱为基本构件 。
山西是“中国古建筑的宝库” 。 现存宋辽金之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5% , 中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都在山西 。 历史上 , 改朝换代的兵燹、地震和火灾、人为的破坏 , 古建筑首当其冲、百不存一 。 因此 , 幸存到今的古建筑 , 不可再生、弥足珍贵 。
应县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 , 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 。 塔高67.3米 , 底层直径30.2米 , 呈平面八角形 。 全塔整体架构全用木材 , 没用一根铁钉 。 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 , 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 其卯榫结构刚柔相济 , 这种耗能减震的设计 , 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 应县木塔 , 被誉为“现存世界木结构最典型的实例 , 中国建筑史上最有价值的坐标” 。
刘晓辰|【高手在民间】晓辰故事多
本文图片

刘晓辰|【高手在民间】晓辰故事多
本文图片

现在看来 , 应县木塔实在是上苍赐予刘晓辰的一件“恩物” 。 只是 , 他制作第一个“缩微版应县木塔”的时候 , 还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 。
置办推刨、手拉锯等一应工具 。 用什么木料?宏道及周边乡村种果树的多 , 梨树等果木的大材做家具开裂 , 村民只用其做擀面杖 。 修剪下的粗细树枝 , 百姓就做了柴禾 。 晓辰拣拾一些 , 正堪其用 。
说当时的刘晓辰是“无知者无畏”也好 , 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旺”也罢 , 在没有范例、没有资料、更没有人指点的情况下 , 这后生“吭哧吭哧”就上手了 。 有时候 , 一个部件做十次也未必成功 , 他做的第一个“塔” , 大小部件上千个 。 整整做了半年 , 自有应县木塔以来第一个“缩微版应县木塔”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