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辰|【高手在民间】晓辰故事多

1995年 , 定襄宏道镇一个20岁出头的农家子弟 , 无意中尝试制作缩微木作模型 。 他当时没有想到 , 这个尝试竟然填补了国内工艺品市场的一个空白 。
刘晓辰|【高手在民间】晓辰故事多
本文图片

用20多年时间 , 他将其一手创办的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 , 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木作模型企业和全国最大的木雕古建筑模型生产基地——没有之一;他创建的中华古代建筑模型博物馆 , 开全国之先河、目前独一无二;中国各级博物馆陈列的古建筑模型 , 95%出自他的企业 。 他致力于挖掘和开发古建筑的艺术、商业价值 , 为山西乃至中国古建模型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作品获奖、头衔荣誉数不胜数 。 “晟龙木雕” , 一直被模仿 , 从未被超越 。
许多人都知道 , 他叫刘晓辰;更多人不知道 , 晓辰故事多……
01
谋 生
刘晓辰|【高手在民间】晓辰故事多
本文图片

▲ 黄鹤楼
宏道镇地处定襄、原平、五台三县交界处 , 因为地理原因 , 商贸、手工业向来发达 , 有“百业镇”“百工坊”的说法 。 所谓“百工坊” , 是说当年全镇有上百个手工作坊 , 铁匠铺、木匠铺、裁缝铺……有些作坊 , 已经永远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 比如皮硝行 , 百姓俗称“熟皮子的”——把剥下的牛羊皮鞣制成革 。 因此宏道镇五行八作各显神通 , 能工巧匠藏龙卧虎 。 宏道镇的木匠 , 当年就有大木作、小木作、细木作之分:或立柱上梁、起房盖屋;或一榫一卯、打造家具;或以刀代笔、精雕细刻 。
生在宏道 , 后来从事的行当又与木料密不可分 , 但刘晓辰的木作技艺却并非得自家传——父母务农 , 父亲农闲时做些小生意 。 小时候 , 刘晓辰的一大爱好是在教室里用铅笔刀刻削粉笔 , “雕刻”些小动物 。 不过 , 这也是囿于当时条件的无奈之举——男孩子总得有个玩具和玩法吧?这跟他后来从事的行业似乎也没有因果关系 。
从宏道高中毕业后 , 半大小子就在建筑工地搬砖和泥打零工 。 灰头土脸干了半年后 , 晓辰发现了一个商机 。
宏道镇周边的原平南白、东社 , 五台东冶、建安 , 当时交通不便 , 农民又缺少运输车辆 , 收获玉米后换白面成了难事 。 晓辰跟爹合计 , 投资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 , 和一个“发小”共同做起了“互通有无”的生意——从宏道镇粮店买白面拉到山区换成玉米 , 把玉米拉回宏道卖给粮贩子发往四川 , 挣些运费和差价 。 一袋面粉50斤 , 能换一麻袋玉米180斤 。 两个小后生既是司机又是装卸工 , 小200斤的麻袋一哈腰扛起来就走 。 风餐露宿、早出晚归 。 好在收入不菲 , 两人一天能挣三、四十块钱 。
山路崎岖 , 手扶“三蹦子”猛给油时车灯才会亮 。 一天深夜 , 两人又累又困 , 拐弯时没踩油门 , 看不清前方路况 。 到了跟前才发现不对 , 车把一横没有打过来 , 半个前轮已经在崖边悬空 。 二人惊出一身冷汗 , 回来后说甚也不敢干了 。
晓辰“赋闲”在家 , 闲来无事 , 买了锯条、刻刀 , 用木头胡乱刻些什么东西 。 父亲说 , 年轻人还是学一门手艺 , 就让晓辰去找他的一个表舅 。 表舅是宏道镇一个会“全活儿”的老木匠 , 其时在太原“走工” 。 晓辰到太原说明来意后 , 没想到“不挣钱、只管饭”这条件工头还不答应 。 太原的工程做完后 , 表舅在宏道的一个朋友请他回来盖五间瓦房 , 这下表舅自己能做主了 , 就带着晓辰来到东家 。 甥舅二人做了一冬天 , 盖起五间漂漂亮亮的砖木结构大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