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尽桃花|晏几道“拙”的境界】黄庭坚评价小山词云:“叔原乐府 , 寓以诗人句法 。 清壮顿挫 , 能动摇人心 。 ”(《小山词序》)其实小山不但句法近于诗 , 其写一己之心灵体验 , 亦近于诗 。 像他的名作《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 酒醒帘幕低垂 。 去年春恨却来时 。 落花人独立 ,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 , 两重心字罗衣 。 琵琶弦上说相思 。 当时明月在 , 曾照彩云归 。
赠歌女小蘋 , 写得既闲婉 , 又沉着(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首二句更被梁启超评为“华严境界”(《艺蘅馆词选》) 。 是缘小山不以身份傲人 , 反而以平等心尊重小蘋 , 视之为美的化身 , 值得礼赞的对象 , 极真极挚 , 故能令读者倾心 。 词之开篇 , 写得迷离惝恍 , 如真似幻 。 “落花”二句解释春恨:落花喻春天将逝 , 人独立谓独自伤春 , 微雨是心情沉郁 , 燕双飞谓燕不知人之孤独 。 这两句一字不改借用五代翁宏律诗中的句子 , 作为诗中的一联 , 本来稍觉婉弱 , 但用到词里就恰到好处 。 过片二句写小蘋所着两层罗衣 , 衣领屈曲如篆体之“心”字 , 恐是当时时尚 , 然异性最吸引人处 , 便在若有情、若无意间 , “两重心字”暗示小蘋流露出的似有若无的情愫 。 更以“琵琶弦上说相思” , 由“色”的描写转入“声”的刻画 , 将这婉曲的情愫 , 写得声色俱足 。 结二句写曲终人散的怅惘之情 , 全以兴象出之 , 意在言外 , 余味无穷 , 更让人感受到小山“心”的悸动 。
而《鹧鸪天》写情人久别重逢 , 浓墨重彩 , 不嫌着力太过:
彩袖殷勤捧玉钟 。 当年拚却醉颜红 。 舞低杨柳楼心月 ,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 , 忆相逢 。 几回魂梦与君同 。 今宵剩把银釭照 , 犹恐相逢是梦中 。
词的上片记当年欢娱 , 倒叙逆入 , 故尤觉笔力清健 。 词人追忆起当筵侑酒之风情、竟夜歌舞的欢娱 。 “舞低杨柳楼心月” , 谓纵情起舞 , 不知月渐西沉 , 天将放亮;“歌尽桃花扇底风”谓女主人公歌到气息微弱 , 与桃花舞扇一并停下来 。 可见 , 不只词人为了女主人公“拚(pán)尽”(即甘舍)一醉 , 女主人公亦用发自灵魂的倾注生命的歌舞来报答他的爱恋 。 上片是这样空灵婉约 , 而下片则变为密实沉着 。 下片写爱人久别 , 梦中时得相见 , 而真个重逢 , 却翻疑眼前的现实是梦境 , 把爱人之间患得患失、乍惊乍疑的独特情怀写得淋漓尽致 。 结二句“今宵剩把银釭照 , 犹恐相逢是梦中” , 出于老杜“夜阑更秉烛 , 相对如梦寐” , 只是杜诗沉重 , 而晏词轻灵 。 但这两句之轻灵 , 是相对诗而言 , 若与一般的词相比 , 又显得十分沉重 。 其之所以显得沉重 , 又因其境界一毫不纤巧 , 反倒是有着质朴的“拙”意 。 拙不是质朴鄙野 , 而是能如此词下片一样 , 不假雕琢修饰 , 以真情浓挚见胜 , 令人只觉字字句句皆自肺腑中喷泻而出 。 如没有内心的诚笃 , 是写不出这样动人的词句来的 。
- 小站稻|“吃鱼”的小站稻
- 九白|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追忆逝去春景中的脉脉温情
- |又见桃花——大宋官窑柴烧釉色欣赏
- |孙寅|壬寅京城桃花雪
- 仲春|落花美诗五首:桃花自落非关雨,梅子半黄?知?是春
- 桃花|迎泽区桃南小学诗词朗诵主题校会: 《心中荡漾的那一簇桃花》
- |三月不赏桃花雨,怎知崆峒春几许
- 桃花|此心安处是吾乡
- 张荣才|桃花欲绽诗飞火,梅吐清风扫俗尘/张荣才春分诗二首
- 杏花|绿水清波柳动情,桃花绽艳杏花红——国风日照分社作品选(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