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习书法的人群当中 , 有超过9成是不入门的 。 这种结论的评价标准是以古人的书法作为准绳的 , 那就是“笔法” , 只有懂了“笔法” , 你的字才算是入门 , 不懂“笔法” , 即便字形再漂亮 , 也仅仅在门外徘徊而已 。
刘先银经典点说:书法, 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 书到极致 , 一定是素与简
稍有书法常识的人都知道 , 历代的书法家一生的书法求索过程 , 其实是一个“笔法”探索的过程 , 晋人之后 , 能够最大程度上领悟晋人笔法精髓的人 , 往往具备较高的书坛地位 。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图解王羲之书法:清阳发腠理 , 清阳实四支
文章图片
怎样欣赏书法作品——字法、笔法、墨法
那么“笔法”是什么?又是如何才能学会“笔法”呢?我们从技法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丧乱帖》 , 让你更直观地明白“笔法”是怎么一回事 。
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 。 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 , 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 。 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 。 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 “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都应是有力度的” 。 这种力度 , 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 。 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 , 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 。 圆 , 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 。
圆的线条饱满、结实 , 具有浮雕感 , 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 。 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 即古人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 , 令笔心自点画中出”写出来的笔画 。 “映日视之 , 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 。 ”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 所比喻的效果 。 如果用笔偏侧 , 写出的线条则扁、薄、浮、弱 , 抛筋露骨 , 就无美感可言 。
再谈“涩” 。 涩者 , 不浮滑 , 不流畅之谓也 。
用在书写中的用笔上 , 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 , 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 , 笔锋在纸面上遇到阻碍和抵抗 , 而笔迟涩进 。 这种阻碍与反阻碍表现的越充分 , 线条就越显示出本身的力感 。 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 , 不仅是圆的 , 而且也是涩的 。 因为屋漏的水沿着墙壁(土墙)下流 , 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没有阻力 , 而是在毛糙的墙面上并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 , 使下流的水线产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见曲、似滞还流的水痕 , 这正契合了书法线条涩的表现 。
“圆”和“涩”也是有内在联系的 。 圆是中锋用笔 , 涩也是要笔锋直立 , 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 。 古人有“横鳞竖勒”之说 , 意思是写横要像逆向刮鱼鳞一样 , 产生一定的阻力;写竖像骑马奋力前行 , 而又要用缰绳勒马控制 , 是一种蓄势的前进 。 刘熙载说:“笔欲行 , 如有物拒之 , 竭力与之争 , 斯不期涩而涩矣 。 ”这样的线条 , 不轻滑 , 不飘弱 , 而有沉着、凝重、苍劲老辣的效果 。
古代的书论当中 , 对于“笔法”的描述往往停留在一种意向的表达上 , 比如“惊蛇入草 , 飞鸟出林” , 比如“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等等 , 看似形象 , 但究竟如果运笔、如何运腕、如何发力 , 都没有人做过系统的论述 , 因为“笔法”不可说 , 在古人那里往往是通过口传心授方能欧体会 。
文章图片
而对于当代人而言 , 我们学习古人的“笔法” , 往往是通过古人的经典作品并且配合一些经典书论和名家指点 , 方能慢慢入门 , 仅仅是靠文字的描述 , 则是很难领会这种技法的 。 从晋人到当代 , 我们所谓的“笔法” , 其主要的用笔动作与关键点基本变化不大 , 但在每一个时代也会有细微的差异 , 而学书之人 , 也往往以“晋法”作为最高的“笔法”要求 , 这就是赵孟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的道理 。
- 对联|写临溪对月把酒吟诗的上联“一溪花月佐诗酒”,如何对下联才经典
- |审美是普罗大众原始的本能|专访 x 梁志永
- 朱屺瞻|【丹青·分享】朱屺瞻的长寿秘诀(附经典作品欣赏)
- 唐·李白|这8首经典诗词里,藏着你对生活的态度!
- 想要的鱼|《想要的鱼》:经典游戏脱胎换骨,扎鱼玩法闪亮登场
- 艺术|刘先银经典点说:认识自己是谁?你必须很喜欢和自己和最好的自己作伴
- 小姐姐|职场上最少不了的穿搭,黑色的西装套裙,经典范十足
- |钱币鉴赏:中国花钱经典-吉语系列
- 范蠡|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为什么要“功成身退”呢?
- |传奇手游:经典的三职业! 很多萌新都不知道选择哪个! 我来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