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在浩瀚纷繁的诗文与传颂中 , 江南俨然是四季分明、风光明媚的人间天堂 。 令人神往的吴越福地 , 孕育了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江南民歌 , 浸润着吴越地区社会环境、风物人情和审美情趣 。
近现代音乐家们扎根浸润江南文化 , 吸收地域传统艺术 , 兼容并蓄 , 博采众长 , 创作形成了大量清丽婉约、元素多元、曲风各异的近现代江南民歌 , 如采茶舞曲、茉莉花、采红菱、紫竹调等 , 延绵之古韵 , 交融之流变 , 展现江南民歌蓬勃生长的活力 , 描绘江南人民生生不息的耕作和幸福多彩的美好生活 , 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 犹如映照出一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江南”优美画卷 , 传递着亘古不变的江南音乐艺术韵味、声响特质和真挚情感 。
【春之声】
《采茶舞曲》由来
“溪水清清溪水长 , 溪水两岸好风光 。 哥哥呀 , 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啊 , 东山西山采茶忙……”江南民歌《采茶舞曲》 , 悦耳动听 , 音画优美 。 云雾缭绕的茶山、清澈透亮的溪流、穿红着绿的采茶女 , 多么迷人的早春风光和劳动景象……
立春 , 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 。 立春之后 , 万物复苏 , 百草回芽 , 杭州龙井春茶萌发吐绿 。 在唐代 , 茶农们便整装上山 , 一人击鼓 , 众人齐声大喊:“茶发芽…茶发芽…”满山回荡鼓声与呼声 , 场面十分壮观 。 相传乾隆皇帝当年六下江南 , 四度到龙井 , 亲自采摘茶叶 , 留下诸多茶诗 。 据《西湖志》记载∶“高皇帝南巡 , 啜其茗而甘之 , 上蒙天问 , 则王氏方园里十八株 , 荷褒封焉 。 ”又称∶“在胡公庙前 , 地不满一亩 , 岁产茶不及一斤 , 以贡上方 。 斯乃龙井之家嫡 , 厥为无上之品 。 ”从此 , “十八棵御茶”被誉为“茶中极品” , 龙井也成为一个著名旅游景点 。
1957年春 , 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首次来到杭州梅家坞村 , 浏览茶村风光 , 参观茶叶生产 , 并和茶农一道采茶聊天 , 总理心情十分畅快高兴:“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 , 就是缺少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赞美” 。 作曲家周大风得知总理的话后深受启发 , 下决心要创作一首茶歌 。 1958年春 , 周大风随浙江越剧二团赴温州泰顺东溪乡巡演 , 在与村民上山采茶时 , 触景生情灵感迸发 , 能否用传统的戏曲形式呢?戏曲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 , 与民歌犹如孪生姊妹 , 表演技巧、作品题材相融互鉴发展至今 。 尤其是传统民族歌剧以及叙事歌曲中引入戏曲元素 , 歌曲的戏剧效果和表现力极大增强 。 如歌剧《江姐》中运用“紧打慢唱”板式、三连音震音的齐奏 , 强烈烘托北风呼啸的场景和蹒跚独行的主人公形象 , 达到身临其境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 越剧被誉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 也是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戏曲 , 其唱腔清新优美 , 表演传神动人 , 装容典雅唯美 , 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
当晚 , 他挑灯夜战 , 一口气写出了《采茶舞曲》 。 乐曲以具有鲜明江南音调色彩的越剧“尺调”唱腔为基础 , 融进曲艺“滩簧”结构和字多腔少的“叠板”风格 , 运用江南丝竹的音乐伴奏肢体 。
- 争斗|灰姑娘、简爱被认为是宅斗,继《红楼梦》后又有经典被“祸害”
- 夫子|《论语》:温、良、恭、俭、让
- 信息|听懂另一半
- |彩虹金币、黄金冢、罗马祭品…2021年世界出土的那些古钱币!
- 郎绍安|郎绍安、郎志英向北京市文联捐赠30件面塑作品
- 洪七公|从武学配置看,洪七公、一灯和黄药师3人,武功第一为何不是洪七公
- |传承千年技艺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河洛青年说)
- |元宇宙、NFT艺术、虚拟艺人正不断赋能网络文艺创作
- 非遗|都市非遗人|非遗绝活让碎瓷重生 传统技艺借茶风复兴
- 疫情|刘润:不要浪费疫情,请好好重学睡眠、饮食,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