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17)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 , 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 , 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
第五讲仁和智
“仁者”和“智者”是两类人 , 但是孔子喜欢把这两类人放到一起来说 。
仁者不一定有智 , 除非是真仁者;
智者不一定有仁 , 除非是大智者 。
【智】【仁】
6.22 樊迟问知 。 子曰:“务民之义 , 敬鬼神而远之 , 可谓知矣 。 ”问仁 。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 可谓仁矣 。 ”
务 , 从事、致力于 。 务民之义就是尽力去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 , 换种说法就是为人民服务 。
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 我不了解你 , 我也惹不起你 , 也没兴趣反对你和消灭你 , 所以我就离你远点 。 可信可不信 , 但绝不迷信 。 对那些牛马蛇鬼的人 , 也可以采取这种态度 , 惹不起 , 躲着你 , 犯不着跟你一般见识 , 以身犯险 , 以命兑命 。
要去做的是为人民服务 , 是智;不要去做的 , 敬鬼神而远之 , 也是智 。
先难后获 , 是有困难先上 , 身先士卒;有收获时后得 , 先人后己 。
【智】【仁】
6.23 子曰:“知者乐水 , 仁者乐山;知者动 , 仁者静;知者乐 , 仁者寿 。 ”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 聪明人通晓事理 , 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 , 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 , 仁慈而不易冲动 , 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 , 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
圣人既智且仁 。 智慧 , 说的是才能的一方面 。 才能就像水 , 水是流动的 , 象征着才能和财富的增长 , 而这些都是让人喜悦(乐)的 。 仁德 , 说的是品性的一方面 。 仁德就像山 , 山是安静的 , 象征着稳重和厚实 , 而这些可以使人长久(寿) 。
【仁】【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 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 。 能近取譬 , 可谓仁之方也已 。 ”
“人”和“民”是两个意思 , 人是指上流人士 , 民是指下层大众 。
这一章能告诉我们孔子对于“圣”和“仁”区别的标准:能施加自己的积极影响到“人”这一层次 , 是“仁”;能施加自己的积极影响到“民”这一层次 , 是“圣” 。 “仁”可以纯靠自身的魅力 , “圣”则必须要有一定的地位和平台 , 能为“民”办一些实事 。
子贡问:“如果有人能把恩惠广泛地施予民众 , 周济他们的困难 , 这人做得怎么样?能不能称他为有仁德的人吗?”
“事”有“定位”的意思 。 所以“何事于仁”可以理解为“何止于仁” 。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17)】病:担忧 。 “尧、舜其犹病诸”是说尧和舜这样的圣君要想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一点 , 也是要费一番脑筋的 。
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 换位思考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更不强人所难 。
孔子接着说:“作为一个有仁德的人 , 就必须做到自己想完成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完成 , 自己想飞黄腾达也要创造条件让别人也能飞黄腾达 。 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 换位思考 , 将心比心 , 推己及人 , 己所不欲不施于人 , 己所欲先施于人 , 可以说是施行仁德的方法 。 ”
“立”是“三十而立”的“立” 。
“达”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达” 。
【仁】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 斯仁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