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记|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古朴高格的艺术追求,绝学无忧,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刘先银校订编注《道德经》译文精简版
守微章第六十四学不学欲不欲
刘先银校订编注《道德经》译文精简版 忘知章第四十八 40
为学日益(求学日益知见) ,
为道日损(求道日损情欲) 。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减损又减损一直到无为) ,
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则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 。
取天下常以无事(治理国家要常以清净不搅扰) ,
及其有事(至于搅扰滋事) ,
不足以取天下(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
文章图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责任编辑 刘先银
《老子》开篇即说:“道可道 , 非常道 。 ”《老子》注家的主流 , 从战国末期的韩非 , 到西汉严遵、河上公、曹魏王弼、唐代成玄英、陆希声等人 , 都主张道不可言说 , 主要是为了体现美感 。 唐代李荣 ,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也有诠释 。 唐玄宗把“非常道”解释为“不是常而无不变之道” , 认为老子之道是变化无常的 。 道德经由于政治原因在唐朝做过一次大的改动 , 原文是全乃天 , 但为了迎合王道的需要 , 改成了王乃天 , 王亦大 。 大曰逝 , 逝曰远 , 远曰反 , 故道大 , 天大 , 地大 , 人亦大 。 域中有四大 , 而人居其一焉 。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 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域中有四大“希言自然 , 天地人”三申 , 道法自然 。
经文:域中有四大 , 人居其一焉 。
此句经文用意十分明显 , 怕世人不相信人与道天地三大并列平等 , 老子才用如此语句 , 是二申人大 。 这个“域”值得重视 , 因为这里有一段公案 。
出土最早的楚简“老子”摘抄本是“国中有四大” , 骗了不少学者 。 古文国与域可以部分通用 , 繁体國字口内就是域字 。 古代国又与邦通用 , 但域不与邦相通 。 《道德经》中的国原来都是邦 , 因为避刘邦的讳而改为国 。 帛书《道德经》证明了这一点 。 但奇怪的是 , 只有这一处 , 楚简“老子”和帛书《道德经》都是国 , 而不是邦 。 真是太蹊跷了 。
老子原文就是王弼本的“域” , 而国是伪造的 。 伪造的时间最迟在楚简“老子”时代(公元前350年——前280年) , 这说明《道德经》第一时间就有伪造 。 目的就是为了把“人为大”的教义篡改为“王为大”的教义 , 但造留下了“国”的造假痕迹 。
域中有四大 , 王居其一焉是明显造假 , 如果说“国中有四大 , 王居其一焉” , 那就可以迷惑很多人 , 好像顺理成章(王在国中当然大呀 。 ) 。 按照文字惯例 , 应该是“邦中有四大” , 而不应该是“國中有四大” 。 这里故意混淆显而易见 。
域中是指宇宙中 , 而绝对不是指国(邦)中 。 邦中没有域中的意思 , 但域中可以模糊化为国中 , 国中再混同邦中 。 但此处的语境中 , 老子的域中显然是指宇宙中 , 而不是邦中 。 域、國、邦三字显露了簒经者的拙劣手法 。
经文: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这是三申人大 。 三申的意思 再三申明 。 经文是要证明人为什么能够与道天地并列为四大 。 無: 道生一;一:道生二;二:道生三;三:道生万物 。 生命生生:道生一(宇宙);道生二(地球);道生三(人类);道生万物 。 老子说 , 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 而且我们前边都多次证明一就是无为(天) , 二就是有为(地) , 三就是德(人类) 。 四就是天下(万物) 。 当然 , 这里边的天下也可以指普天之下 。
- 故事|蕴藏在生活里的人生哲理——从小说到电视剧的《心居》
- 母亲|在灶台边写作,80岁后连续出版3本书,这是她的故事
- 写作|在厨房写作,80岁后连续出版3本书,她的故事令人动容
- 表演赛|惊艳一分钟!冬奥花滑表演赛上的冰雪故事
- 刘先银|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易经》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 夏先奎|【云峰故事会】夏先奎|一只旧木箱
- 写作|在灶台边写作,80岁后连续出版3本书,这是她的故事
- 侯恩宠|民间故事:他和判官成为酒友,判官让他吃坟头上的东西,考上举人
- 窦国权|纪录片《念想》明日在央视17套播出 讲述榆中老画家窦国权的故事
- 屏幕|屏幕上的“广深故事”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