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思远×张德强|《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六 )


钟思远:如果让我来排位的话 , 我认为李劼人在首位 , 老舍居次 , 茅盾最后 。 一个城市 , 和一个作家之间 , 若想真正建立一种血肉之亲的话 , 这个作家一定要是这个城市的生活家 。 他要对这个城市真正的百姓生活、各个阶层的具体日常抱有极大的书写热情和极其充分的了解 。
茅盾先生主要志在启蒙与革命 , 他对于生活情趣方面的热情远不及李劼人和老舍 。 但是老舍内心清高、书生气重 , 虽是底层旗人出身 , 但身上仍有满清遗民后代身上的一种“骄傲” 。 在民国时期 , 他对现实政治较为疏离 , 交际也主要在学界和市井中 。 李劼人既受地域文化影响 , 自身经历也对他的个性有所塑造 , 因此他呈现出一种热衷于政治活动和公共活动的性格 。 比如:他办过报、开过餐馆、教过书、经营过实业 , 与地方著名军阀和国民党中高层军官皆有来往 , 解放后又当过成都市的副市长 。 由于这种丰富的、多层次的生活经历 , 相比老舍之于北京 , 李劼人与成都的关联就还要更广更深一些 。
|钟思远×张德强|《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本文图片

最后 , 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创始人许金晶老师对本场沙龙做出总结 , 并分享了他作为普通读者的三点感受 。
1.城市文学视角下 , 《死水微澜》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 成都以及成都周边地区的城镇乡土风情 , 细致准确地记录了四川的城市生活风貌 , 包括家庭生活方式、祭拜仪式、性别观念等 , 是今天人们研究当时成都人民性格状态和社会文化观念的重要一手资料 , 兼具城市文学价值与城市史史料价值 。
2.城市史视角下 , 海内外的顶级学者、成都之子王笛老师 , 在他的城市史研究和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论著中 , 反复将李劼人《死水微澜》中诸如袍哥的相关描述作为核心史料进行参考 。
同时我也注意到现在还没有过多学者重点研究和引述的一个方面 , 也就是研究不同城镇之间的互动张力所产生的影响范围 。 《死水微澜》里提到的天回镇 , 在今天意义上是成都的一个郊县 , 那里的人们有固定去市中心赶集、烧香的习惯 , 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普通百姓对成都市中心生活的一种向往 。 成都这座城市早在一百多年前 , 就将它的文化观念辐射到直径达到几十里甚至百里左右的范围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海内外学者若要做经典范式的区域经济社会史、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 可以将《死水微澜》作为参考 。 而作为城市史的史料来说 , 这本书仍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 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深究 。
3.文学的日常生活性视角下 , 《死水微澜》看似寻常普通 , 讲的全是市井日常的生活 , 没有任何宏大叙事 , 但在这种以成都为辐射中心的城市日常生活的视野中 ,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层面的日常生活跟政治之间的关系 。
一方面是体现弱者反抗式的、自我能动性的日常生活对于主流宏大叙事的政治历史的反动 。 正值庚子国变以及义和团运动 , 身处祖国腹地的四川仍能在华北已经陷入一片混乱和杀戮中保持着一种日常性的生机勃勃 。 这也让我们看到千百年来 , 中国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 对于宏大政治带来的战争或者纷乱、管控 , 仍保持着自我的能动性及弱者反抗式的一种延续和延伸 。
另一方面 ,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 尽管成都未陷入战乱之中 , 但它仍然共享着大时代背景下的同一政治文化场域话语 。 不管是信奉洋教的洋教徒 , 还是他们与普通市民之间那种冲突体现的张力 , 或者是蔡大嫂身上涌动出来的、冲击过往所谓儒家伦理的 , 能够自由彰显自己的欲望、自己野生的生命意志的状态 , 这些都能看出晚清近代化变局对万千普通人的巨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