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外蓬莱丨齐鲁大地,非遗之绣( 二 )


鲁绣的“鲁”性最先体现在用线上 , 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 , 俗称“衣线”或者“衣线绣” 。 不劈破的粗线直接入针 , 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 , 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 , 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接针等针法 , 图案也多选取汉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 。 穿针引线之后 , 成型的绣品总带有一种坚实雄健之感 , 色泽浓丽之余构图洒脱、造型豪放 , 具有明显的“鲁”地文化色彩 , 且具备工艺装饰的功能 。
出世以来 , 鲁绣自成一派 , 与传统官用的“苏、粤、蜀、湘”四大名绣大不相同 。 在选材、技法、成品的色泽和用途等方面别具匠心 , 在中国 “八大名绣”中占据一席之地 。
蓬莱|阁外蓬莱丨齐鲁大地,非遗之绣
文章图片

“宝剑锋从磨砺出 , 牡丹香自创业来 。 ”经过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反复练习 , 同期学艺的女孩先后弃学 , 曲慧珍咬牙坚持下来 , 最终学有所成 。 此时正赶上电子厂倒闭 , 她毅然决然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刺绣店——牡丹苑 。
为了求得更高深的技艺 , 曲慧珍专程赴浙江、湖南等地学习绣艺 , 博采众家之长 , 开创鲁绣之新——将刺绣题材拓展向带人物的故事 , 用细腻的线条立体、真实地勾画出人物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 , 一改过去鲁绣单纯图画和不见莲花的传统做法 , 并添加进书法、篆刻的内容 , 将一些固有的图画进行色彩改良 , 使画面层次更突出、立体感更强 , 更富艺术观赏性 。
蓬莱|阁外蓬莱丨齐鲁大地,非遗之绣
文章图片

她花费一年半时间绣制的《八仙过海》 , 画幅长 2.5 米、宽 1.6 米 , 尺幅虽大 , 人物表情却逼真传神 , 针脚线条细腻油滑 , 色彩搭配巧妙协调 。
蓬莱|阁外蓬莱丨齐鲁大地,非遗之绣
文章图片

她耗时一整年完成的《大富贵亦寿考》 , 融合了古典风韵与现代气息 , 直视绣品恍如置身声乐表演现场 , 静态画面中流淌出亦歌亦舞的情境表达 , 令人浮想联翩、如醉如痴 。
在老顾客的“怂恿”下 , 她参加了蓬莱区举办的民俗技艺会展 , 一次销售出 30 多件绣品 , 最贵的一件达到三万多元 。 此后 , 她被邀请参加了省内、省外以及本地组织的各种展赛 , 各种奖项接踵而至 ,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 并连续多年受邀参加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览 。
2016 年 , 她的鲁绣技艺被顺利列入蓬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 , 一时间她成了当地名人、业内传奇 。
蓬莱|阁外蓬莱丨齐鲁大地,非遗之绣
文章图片

后来 , 曲慧珍还开过一家旗袍店 , 将鲁绣工艺用于彰显女性之美的服饰上 , 二者结合 , 实现了她对于美的想象 , 得到众多新老顾客的喜爱 。 在交谈之间 , 能清楚地感受到她对于鲁绣的热情 , 以及对绘画等艺术的渴望 , 但这不是她的生意 , 反而将一家店打造成了她实现艺术追求的空间 , 淡然而惬意 , 单纯而炙热 。
不过 , 她还是有一个小遗憾 , 就是身边想要学习鲁绣的人太少 , 一身技艺无法传承 , 恐怕是手艺人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 眉眼之间 , 言语之外 , 她精致优雅的气质恰恰满足了我们心中对于鲁绣娘的一切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