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状、式样上,戏曲服饰也刻意与生活常态拉开距离 。传统戏曲以历史题材为主,参照画像、传记等史料,模仿古代的着装并不难实现 。然而,戏台上的如意冠、霸王盔、大额子等“奇装异服”均史无查考 。有些常用的行头更是违背舒适、便捷、御寒等基本的着装要求 。例如:武生、刀马旦所扮演的将军大都背插四面附有飘带的靠旗 。这种装束累赘、琐碎且不利于隐蔽,在战场上无异于插标卖首 。其实,古代的兵将在背上只挂一面小旗,多用于分辨敌我和虚张声势 。在现实生活中,两三米长的水袖、三四寸高的厚底、垂挂及地的大带更无实例可循 。这种近乎自虐的着装显然严重妨碍正常的行动坐卧 。可见,戏曲服饰大都出于舞台表演的需要,是艺人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夸张和虚构 。
文章图片
越剧《情探》水袖
然而,梨园界又素有“宁穿破,不穿错”的金科玉律:服饰可以破旧,张冠李戴、违背规矩则是大忌 。有时,对于一根簪子、某个花样的错误,老伶工也不能容忍 。这看似过于自相矛盾,实则体现了戏曲特殊的虚实要求 。戏装不分朝代是用大写意的勾勒,虚化一些共性且不重要的介绍 。这让观众迅速了解角色的身份,又极大地缩减了戏班在服装上的开支 。当需要表现具体人物的个性、品质或者特殊情境时,穿戴的马虎则会直接影响抒情、达意和传神的效果 。这种虚实的对照类似于在大写意花鸟画中用工笔仔细描绘草虫 。
以京剧为例,旦角所佩戴头面的质地往往是人物家境的反映 。点翠专为显示皇家、官宦的华贵;水钻多用于小家碧玉或普通女性;银钉则是贫妇或守孝的符号 。当演出《六月雪·法场》时,窦娥不仅要除去所有的簪环首饰,还必须戴上蓬头 。因为,此时扮相的俊美不仅与即将问斩的死囚形象不符,也会妨害观众的情感共鸣 。又如:旗头、花盆底虽不是清代角色的专用服装,却只用于表现番邦妇女 。坎肩则是丫鬟、仆妇一类下人的标志 。男性在鬓边插花则昭示其风流成性 。历代文官基本都是双翅乌纱和补子朝服,但帽翅的形状却十分讲究:方与尖是对忠奸的区分,圆翅、桃形翅则是丑行的专属 。其实,由服饰的虚实结合所构建的是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 。它与脸谱、身段一样,共同服务于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体系 。
文章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蓝色缎盘金绣蝠桃连钱纹钉广片八卦衣
【雅俗共赏】
与草根文化、民间习俗的深度融合,使戏曲这门艺术充斥俗文化的元素,直接影响人物装扮的审美特征 。然而,戏曲服饰也不都是大红大绿、土味十足 。有些行头素雅、精致的程度不亚于高级工艺品
戏曲最初生于乡村、演在庙台,在娱人的同时还承载娱神的功能 。与草根文化、民间习俗的深度融合,使这门艺术充斥俗文化的元素 。这既体现于剧情内容和精神主旨,也直接影响人物装扮的审美特征 。就颜色来看,戏装虽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却严格遵循中国传统的观念:黄代表皇家、紫彰显富贵、红烘托喜庆、黑用于寒门 。旦角有一个行当名曰“青衣”,就因为王宝钏、柳迎春、罗敷等女性穿着青黑外衣,以示甘于清贫、恪守妇道 。前辈艺人演出《三堂会审》时,还故意让台上所有的人物都着红衣,用“满堂红”来讨吉利 。在图案方面,戏服上常见龙凤狮虎、八仙八宝、福禄寿喜、松鹤蝠蝶,用于反映人物的身份、习性和处境 。因为它们同样符合民俗既有的规定和想象 。
- 设计|比不会设计更可怕的是过度设计
- 素描|这些优秀的全身像素描,永远不会过时
- 拉斐尔|拉斐尔年仅37岁,为世人留下300多幅艺术作品!
- 插画|致敬梵高:插画还原梵高短暂传奇的一生
- 上海博物馆|张即之、倪瓒等历代名迹的捐赠往事
- 电影|技术为电影艺术拓展新空间
- 春宴图|春宴图,画的居然不是春天?
- 职业教育|适合职场人士的减轻肚腩的5种方法
- 青春|以青春的名义!成都大运会“青春领跑人”主题MV正式发布
- 南风子|探寻精神奥义的“大江史诗”丨南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