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柱先生五十六岁时 , 按照当时的政策退居二线 。
苏东坡在《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吟诵:“长恨此生非我有 , 何时忘却营营 。 ”国柱先生曾久居媒体要津 , 可谓日理万机 , 分身无术 , 既疏忽了“亲情” , 也无暇打理书艺 , 恰如李商隐所言:“嗟余听鼓应官去 , 走马兰台类转蓬” 。
赵国柱在《退了真好 , 老了也真好》中写道:“想想现在的官员们工作累、压力大 , 觉得退了真好;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 , 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也都尝过了 。 现如今 , 衣食无忧 , 自由自在 。 自己还有爱好 , 每日里读书写字……”白居易在《喜罢郡》中有诗句:“自此光阴为己有 , 从前日月属官家 。 樽前免被催迎使 , 枕上休闻报坐衙 。 ”拿着退休工资 , 获得了一个自由身 , 想干啥干啥 , 还不偷笑?
赵国柱在《花甲随感》写道:“人近老年 , 日至黄昏 , 愈感流年似水人生如梦 。 细细品味高中毕业步入社会直面人生的四十年来……常常想起‘感朝露 , 悲人生 , 逝者如斯安停’和‘岁月不居 , 时节如流’的名言警句 , 因而便有了强烈的年龄危机感和人生使命感 。 ”赵国柱还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良时光景长虚掷 , 壮年风情已暗销 。 ”还联想到苏东坡的感慨:“人似秋鸿来有信 , 事如春梦了无痕 。 ”悟往事之可鉴 , 知来日尚可追 。
五十知天命 , 六十耳顺 , 能聆听人生弦外之音 。 赵国柱退休后写下打油诗:“既无后台又没钱 , 宦海打拼几十年 , 风风雨雨花甲至 , 方知人生贵得闲 。 ”何药能医俗 , 无钱可买闲 。 介子平先生在《怎一个闲字了得》的赏析中写道:“东坡有句‘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好不耐人寻味 。 ”
赵国柱是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之人 , 所幸抛却秦封号 , 挂冠终成晋逸民 。 “人生一世间 , 如白驹过隙 , 而风雨忧愁 , 辄居三分之二 , 其间得闲者才一分尔 。 ”赵国柱醍醐灌顶幡然感悟:“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 , 该经历的也经历了 , 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也都尝过了 。 ”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有传世名著《追忆似水年华》 , 直译为《寻找失去的时间》 。 它是记忆对生命的深度挖掘 , 收获的是自我意义上的过去 。 记忆饱含着时间 , 时间还原为逝去 , 自我凭借记忆重整了飘逝的世界 , 犹如通过时空隧道再现了历史 。 罗大冈在《试论〈追忆似水年华〉》一文中写道:“古人有言 , 人生五十岁以前周游世界 , 认识社会 , 博览群书 , 积累知识 。 五十岁以后可以深居简出 , 闭门著述 。 ”人生中有些意味深长的时刻 , 在一种豁然感悟中使逝去重现 。 于是 , 一些逝去的镜头变换格式 , 如同备份的老照片 , 成为存在的永恒 。 赵国柱的《亲情与感悟》正是发人深省的例证 。
人们在时间中占有的位置 , 比他们在空间中占有的微不足道的位置重要得多 。 空间有几何学 , 时间有心理学 , 人类毕生都在与时间抗争 , 记忆是从时间中打捞生命 。
赵国柱对书艺的探索 , 经历过化蛹为蝶的心灵升华 。
他年轻时研究唐晋法帖 , 尤重二王 , 得其神韵又感不足 , 再事汉简 , 执著于对章草的临摹梳理 , 有着一个高起点 , 也赢得鹊声四起的名声 。 但国柱真正书艺精进是晚年从章草到大草的变化 , 他的创作得以解放 , 思想得之升华 。
评论家杜学文先生在序中评价道:“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度与真性情 。 其作多气势贯通 , 以简代繁 , 既不守陈规 , 亦疏密有致 , 既讲究法度 , 又不拘形迹 , 体现了书法艺术对人内心心境的表达 。 ”作家且是书画方家的介子平评价:“有书真富贵 , 无事小神仙 。 退下来后 , 其书状态渐变 , 越发的连绵飘逸、长虹通贯 。 ”“性情至 , 笔亦至 , 规矩融于内容 , 内容不逾规矩 , 野径迂回 , 水净而明 , 别是一番面貌 。 ”
- 李师|不与人握手,不主动说“再见”!听听厦门生命“摆渡人”背后的故事
- 红柳|2022-2《十月》·大地之事|半夏:荒漠生命的内敛之美(外一篇)
- 刘兰芳|东西问丨刘兰芳:为什么曲艺“永远有它的生命力”?
- 夏洛|《夏洛的网》:一则孩子也能读懂的生命寓言
- 刘海粟|刘海粟:艺术没有生命,大规模的铺张也毫无意义
- 风景|红网夜读丨心有春天,生命历久弥香,维系一生美好
- 美术|中国的美术传统之一是追求“气韵生动”,表现活的生命
- 中国|中国的美术传统之一是追求“气韵生动”,表现活的生命
- 王诜|超越的生命,无悲亦无喜——王诜《渔村小雪图》
- 盲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音乐会上演 绽放闪耀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