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思享|王澍: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不过时?( 三 )


以南北方来区分的话 , 这个木建筑体系大概是两类 。 一个是北方的体系 , 我们称之为抬梁式结构 , 就是柱子上面架梁 , 一般来说柱子和梁都比较粗 , 比如在北京的故宫 , 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形象 。 在南方 , 最典型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穿斗式结构 , 一般来说就是梁不架在柱子上 , 而是像一个编织体 , 穿过这个柱子 , 相对来说柱子就会比较多 。 当然 , 中国传统建筑中也不只是这两个体系 , 还有比如井干式的结构 , 北方尤其是东北的林区就会有这样的建筑 。
仅仅是这两类的话 , 还不足以把中国建筑的特征刻画出来 , 更重要的一个特征 , 是斗拱的体系 , 在这个体系上 ,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变化 。 从唐代一直到宋代 , 斗拱体系是真实作用的 , 斗拱是放在柱子的顶上 , 将屋檐伸得很远 , 是为了保护木结构 , 下雨的时候不被雨水淋到 。
我记得读建筑学的时候 , 对唐代建筑最印象深刻的 , 是当年梁思成先生看到佛光寺大殿时所说的8个字:“斗拱雄大 , 出檐深远 。 ”如果有机会去佛光寺的现场就会被震撼到 , 因为它的斗拱真的很大 。
王澍|思享|王澍: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不过时?
本文图片

夕阳下的佛光寺东大殿
宋代和唐代的形制还比较接近的 , 但相对来说斗拱的材料就开始变小了 , 出檐的深度就也开始变浅 。 真正的一个大的变化 , 发生在元代 。 我们现在看元代的建筑 , 特别是到了之后的明代建筑 , 斗拱已经不发挥原来的作用 , 变得更小 。 元代以前的中国建筑的斗拱体系都是真实的 , 元代以后斗拱变成了假的 , 是装饰性的 。
依存于完整的社会文化制度 , 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第四个特点 。 在今天 , 建筑是一个专业的领域 , 学过建筑的人才懂建筑、学过建筑设计的人才可以设计建筑 。 实际上在古代中国 , 则是由一些大学者、知识分子 , 比如说由礼部的官员 , 由他们来决定建筑的平面布局等一系列设计问题 , 他们非常清楚建筑的整个格局 。 就像中国的语言体系一样 , 中国古代建筑是属于一个整体的社会制度 , 所有的人都很清楚它的结构与文化内涵 。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 , 来说明当时人们对于建筑可以了解到什么程度 。 我们读汉代的史书 , 读《史记》 , 会看到霍去病马踏匈奴 , 得胜归来 , 汉武帝赏了他四百多间房子 。 什么概念?就是说房子的“一间” , 是可以作为度量单位的 , 我可以赏给你四百多间房子 , 你会很清楚地知道这四百多间房子大概多大 , 什么样子 , 不需要再做补充的规定 。 整个社会有一个完整的制度 , 建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这是中国建筑很特殊的地方 。
第五个特征 , 是中国建筑特殊的材料、质感和肌理 。 现在经常有人取笑现代的建筑师 , 说建筑师都不喜欢颜色 , 建筑都是灰灰的 。 实际上是有特殊的原因 。 比如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建筑为什么都不太有颜色?因为文艺复兴要复兴希腊和罗马 , 重塑审美 。 他们研究希腊的时候发现 , 雅典卫城都是白色的 , 所以现代建筑最喜欢的颜色是白色 。 至于古罗马的建筑 , 当时已经呈现的是废墟状态 , 也没有其他的颜色 。
王澍|思享|王澍: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不过时?
本文图片

古罗马城市遗址
考古学家会告诉你这是一个误解 。 其实希腊建筑是彩色的 , 只不过因为时间的流逝 , 颜色都被冲刷掉了 , 所以大家看到以为是白的 。 而一旦形成了这种审美趣味之后 , 大家就会习惯性地来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