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镇说》——赓续中国式传奇与传神的乡野小说

|《芝镇说》——赓续中国式传奇与传神的乡野小说
本文图片

□李桂奎
逄春阶是我大学期间的同窗同桌挚友 , 彼此知根知底 , 投合相得 。 其为人也 , 貌寝而多情 。 乐和时 , 常咧嘴呲牙 , 眉开眼笑;伤情处 , 经常会泪飞顿作倾盆雨 。 其为文也 , 以好“说”著名 , 妙语如珠 , 作品活脱可读 。 从在《大众日报》开设“小逄观星”文艺评论专栏 , 点评明星故事 , 赢得粉丝若干 , 到近年“老逄说故乡” , 醉心演说生活在芝镇祖祖辈辈的故事 , 如此说来说去 , 已说了大半生 。 这里推出的《芝镇说》是一部“姑妄言之姑听之”的小说 , 主要根据乡里之传闻而成 , 加上春阶本人目睹耳闻的所动所感 , 演义百年家族之兴衰际遇 , 以及千里故乡之风云变幻 。 该小说先是在报纸《农村大众》连载 , 并转载于各大媒体 ,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 而今 , 在应济南出版社之约结集出版之际 , 我特为小序于前 , 既为传达作者创作意图 , 与特立独行的作者对话交流 , 又提供一份阅读指南 , 试图给广大读者阅读以引导 , 颇有传承古人所谓“通作者之意 , 开览者之心”之意 。
首先 , 《芝镇说》富有野味 , 是一部洋溢着民风民俗的乡野小说 。
《芝镇说》有何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野 。 乡野中富含民间智慧 , 可以给予流失的文化以滋补 。 孔子曰:“礼失而求诸野 。 ”(《汉书·艺文志》)在孔老夫子看来 , 礼仪文化一旦流失于上层社会 , 就需到民间去寻找填补 。 明清时期 , 王世贞等文坛名流又有所谓的“史失则求诸野”之说 。 在他们看来 , 作为镜子的正史一旦失效 , 也只能向民间去寻求补救 。 再说 , 古人早已把小说视为“稗官野史”了 。 可见 , 小说天生与野性、野味有着不解之缘 。 基于这一文化传统 , 逄春阶在《芝镇说》中抓住“野”字做文章 , 充分张扬以“乡野”为主的民间世俗社会的生机活力 , 是充分利用了小说这一文体的优势的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野”有其特殊地位 。 其本意为“野外”“荒野” , 由土地及地上的树木构成 。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野 , 郊外也 。 ”引申开来 , “野”字又有“野性”“野蛮”“粗野”等意味 , 满含原始生命力以及草根文化气息 。
【|《芝镇说》——赓续中国式传奇与传神的乡野小说】在中外文化传统中 , “野”与“酒”仿佛孪生兄弟 , 彼此成就着对方 。 可以说 , 中国式的“醉态思维”“醉态形象”以及相应的酒气豪情 , 与西方尼采所命名的“酒神精神”遥相呼应 。 在中国 , “野”不仅满含某种西方式的非理性的酒神精神 , 而且还常染上本土的天地壮气和人类自身的狂飙突进 。 就齐鲁文化而言 , 它除了温文儒雅的一面 , 还另有一种野性气度和风韵 。 生活于这片神圣土地上的小说家常常不缺乏酒神精神的蓄积和野性的生发 。 其中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就善于拿“酒”做文章 , 且不说其《酒国》是在借酒场说官场 , 就是其他一些小说也多善于借酒事叙说人情世态 。 被改编为电影的《红高粱》更是凭着一曲“喝了咱的酒” , 唱得荡气回肠 , 豪情万丈 ,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春阶与莫言先生是山东潍坊老乡 , 亦师亦友 。 他们皆天性好酒 , 又都善于在创作中谈酒论醉 , 分别在小说创作中传达出当地人的嗜酒情怀以及粗豪的乡土精神 。 总体看 , 《芝镇说》叙述国事与家事 , 以酒气与醉态点缀 , 既得天独厚 , 又能别出心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