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ha|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三 )


十年前去世的微博博主“走饭”曾经小号被盗,盗号者利用其账号行骗 。 2020年9月17日,微博发布《关于保护“逝者账号”的公告》后,为了保护逝者隐私,防止其账号被盗,微博将对逝者账号设置保护状态,即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 。 新浪微博会通过新闻报道、亲友反馈、人工识别等在内的多种手段来判断账号用户的逝者身份,不会与长期不活跃的“僵尸号”混淆 。 逝者身份在及时审核确认后,就会立即开启保护 。 而实际在公告之前,微博对逝者账号保护已是一项常规工作 。
在保护逝者微博账号隐私方面,微博方表示,如逝者亲属有特殊要求,向微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死亡证明+户口本/结婚证的有效内容照片/扫描件)以后,微博会将去世账号交给其亲属,但账号只能登录用于缅怀纪念,不能发布新的内容和更改账号设置 。
平台对账号的保护措施多倾向于“冻结” 。 对此,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刘涛认为,这从法理上还有可探讨的地方,用户本人的意愿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 。 他觉得还是要在规约系统或者一套协议的体系当中完善它,比如说可以立数字遗嘱,指定它的继承人,新的拥有者可以关闭账号,也可以继续运营,而不是只有“冻结”这一个选项 。
阅后即焚
希望自己的数字痕迹被抹去
逝者留下的数字遗产,亲友们大多希望能长期保留 。 但自己的数字遗产是否需要,或者是否应该保留?这一点却有了分歧 。 胡续冬的妻子阿子说,大概还是希望尽量保存,“证明自己存在过”,但她觉得最大的问题恐怕是这些平台自身能存在多久 。
黎衡说,胡子的年轻朋友把他在网上的日志和一些主要作品都做了备份,就是担心网站自身的存续 。 让他忧虑的一点是,尽管数字媒介非常便利,信息传播非常高效,对个体用户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成本很低,但平台又是极端脆弱的,要维持稳定的平台服务其实很昂贵 。
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的一个设定就是,未来的某天发生了一次全球性的大停电 。 人类社会的很多存储设备上的信息都烟消云散了 。 出于这种焦虑,黎衡不时对自己的信息与作品进行备份,备份有各种形式,可能存在电脑邮箱、网盘或者是纸质版本,只是依赖于一个网络平台,他还是觉得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
而多位“95后”则明确表示,并不希望把自己的数字遗产完全保留下来给家人 。
据悉,在2020-2021年,共有223名“00后”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其中17.3%涉及数字遗产 。 95后网民小徐认为,把数字遗产列入遗嘱也许有助于让家人朋友更好地了解自己不为他们所知的另一面,他理解这种做法 。 但是,对他自己而言,只会把虚拟财产留给家人,社交平台账号则希望在离世前永久注销 。
“我网上冲浪的内容如果被别人看到会有些‘社死’ 。 所以不希望列入遗产,只希望去世后马上销毁 。 ”95后小冯表示 。 00后小谢也持同样的观点——公开即“社死”,或许是更多年轻人心中的想法,哪怕是对父母公开 。
策展人周琰对于数字遗产的保留有一种更为豁达的看法 。 Dasha的挚友老陈在豆瓣上开了“Dasha的足迹”小组,后来他注销豆瓣,注销前把这个小组的管理权转给了周琰 。 周琰说,老陈还曾想要成立一个纪念Dasha的德语翻译竞赛常设奖,但最终也未能成功 。
周琰觉得,Dasha不会在乎这些形式的纪念,他会希望人们继续好好钻研、翻译里尔克、荷尔德林等德语诗人,最好忘了他——他就像他自己的诗里那条鱼,不知生不知死,逍遥自在,我们太执着反而让他笑话 。
话虽如此,周琰仍然珍视朋友留下的数字痕迹 。 她说,使用社交媒体后慢慢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些朋友心灵相通,彼此敬爱珍视 。 周琰人在国外,和朋友并不能常见面,所以网上的点点滴滴就是他们生命交织的点点滴滴 。 她希望朋友们的痕迹能够原封不动地保留,“你不知道谁,会在什么时候,悄悄又去探访逝去的朋友,他或者她触摸到什么痕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