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书画印中的二十四节气|清明:重壤幽隔,明月前身( 三 )


二十四节气|书画印中的二十四节气|清明:重壤幽隔,明月前身
文章图片
唐 颜真卿《祭伯父稿》
言及至此,必然想到颜真卿的千古名篇《祭侄稿》,另一篇《祭伯稿》亦值得一读 。写完《祭侄稿》一个月后,颜真卿被贬饶州刺史,途经洛阳时为伯父颜元孙打扫坟墓时,写下了《祭伯稿》,外加上《争座位帖》,合称“颜书三稿”,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书家 。《祭伯稿》和《祭侄稿》相比,用笔技巧和风格相近,顿挫郁勃稍逊 。最大的不同是章法处理 。经过月余的冷静,丧失亲人的悲痛已有所缓和,行笔节奏较《祭侄稿》慢,字和字之间相对独立,连带关系相对少一些,整篇文稿含蓄而稳重 。
二十四节气|书画印中的二十四节气|清明:重壤幽隔,明月前身
文章图片
清 《纳兰容若墓志》(局部)
唐诗的至尊地位毋庸置疑,但每个时代有各自的特色 。记得启功老先生说过:“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人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比如宋代就有独具一格的哲理诗,元代涌现出了像元好问、萨都剌这样的大家,明代代表性的诗人莫过于高启和唐伯虎等人 。清诗总体成就可与唐诗媲美 。纳兰性德这位得寿三十岁的一代词人最有名的句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虽说唐代之后的墓志书法不足观,然而别忘了,墓志同时兼有史料价值 。《纳兰性德墓志》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内阁学士徐乾撰文,陈廷敬篆盖,高士奇书丹 。1972年在北京海淀区上庄村出土 。志文为行楷书,受苏轼书风影响很大,自然宽博、不激不励,起收笔有很多小动作,展现了唯美情调 。
在印人手中,有很多关于悼亡体裁的印章,如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和邓尔雅 。
二十四节气|书画印中的二十四节气|清明:重壤幽隔,明月前身
文章图片
清 赵之谦刻 我欲不伤悲不得已
二十四节气|书画印中的二十四节气|清明:重壤幽隔,明月前身
文章图片
清 赵之谦刻 沧经养年
当赵之谦完成“我欲不伤悲不得已”一印时,已是人到中年 。那一年,妻子、女儿在一个月内相继辞世 。知道了这一细节,就会理解这枚小小的闲章所蕴藏的,是浓烈粘稠而无法稀释的绝望 。赵之谦书法主攻魏碑,致力于碑帖相融,孔武有力的碑刻在他的笔下变得温婉柔秀,故而被康有为批评为靡靡之风 。说到本质,赵之谦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他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与同时代的人拉开距离 。赵之谦毕竟是大家手笔,首创用魏碑书刻阳款,“沧经养年”边款记:“同治三年上元甲子正月十有六日,佛弟子赵之谦为亡妻范敬玉及亡女蕙榛,造像一区 。愿苦厄悉除,往生净土者 。”与此同时,将汉画也搬到了印章边款中,别开生面 。
二十四节气|书画印中的二十四节气|清明:重壤幽隔,明月前身
文章图片
清 黄士陵 刻 去亲为客
黄士陵“去亲为客”印是少见的单刀,细劲有力,清雅中见古韵,“庚子清明上墓归,倦极欲睡 。适亲串自外村来,坚索奏刀,盖欲观陵奏刀也,勉作此以饜其所欲 。”黄士陵一生漂泊,不时会透露出无尽的乡情,多见此类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