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肩|浅谈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织金凤纹云肩通袖襕夹袄( 二 )


云肩|浅谈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织金凤纹云肩通袖襕夹袄
本文图片

明初 , 朱元璋便下诏复衣冠如唐制:“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 , 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 , 士庶咸辫发椎髻 , 深檐 , 胡俗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 , 妇女衣窄袖短衣 , 下服裙裳 , 无复中国衣冠之旧 。 甚者易其姓氏代为胡名 , 习胡语 , 俗化既久 , 恬不知怪 。 ”裤褶、窄袖、辫线袄及妇女窄袖短衣等明显有胡服特征的服饰被禁止穿着 , 这种服饰制度上“严夷夏之防”的举动 , 目的是要划清汉服与胡服、华与夷之间的界限 , 极力减小蒙元服饰遗留带来的影响 。 但实际上由于宋元以来长时间的民族融合 , 明代的官员服饰、军服、庶民服饰中难免有吸收蒙元服饰中合理部分 , 进而直接承袭式样的情况 。 永乐年间江苏无锡钱氏家族周氏墓出土缠枝花卉杂宝纹罗交领上衣一件 , 外配万字纹绮短袄 , 两件衣长均为62厘米出头(图一〇) 。 弘治八年(1495年)北京丰台英国公张辅夫妇墓、正德至嘉靖年间北京南苑苇子坑夏儒夫妇墓出土多件短上衣 , 其衣长也均在70厘米左右 。 日本僧人雪舟于1467年至1469年在中国游历 , 后将当时所见中国妇人穿着绘制下来 , 并保存在日本太宰府的博物馆 , 从图像中可见当时的女子穿交领左衽窄袖上衣 , 下配褶裙(图一一) 。 《日知录·太康县志》记载:“弘治间 , 妇女衣衫仅掩裙腰 , 富者用罗缎纱绢织金彩 。 通袖裙 , 用金彩膝襕 。 髻高寸余 。 正德间 , 衣衫渐大 , 裙褶渐多 , 衫唯用金彩补子 , 髻渐高 。 ” 。 可见明前期短上衣的形制因其适体、便利等优势而保留下来 , 用作除礼服之外的吉服、便服等其他服饰品类中 , 上衣配褶裙更是明代女性便服的典型配伍 。
云肩|浅谈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织金凤纹云肩通袖襕夹袄
本文图片

云肩|浅谈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织金凤纹云肩通袖襕夹袄
本文图片

有明一代 , 交领右衽的上衣样式十分流行 , 服饰样本在明代各个时期、全国各地的墓葬中均有出土 , 墓主身份覆盖社会各个阶层 , 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 这充分体现了辽金元时期服饰风格对明人着装的深远影响 , 以及汉服与胡服之间长久以来相互影响、互相吸收和融合的服饰发展过程 。 在历史的发展中 , 华夏衣冠本身也是一种不断被构建的符号体系 , 一直处于流动与变化之中 。
三、夹袄面料织成技术考证
织金凤纹云肩通袖襕夹袄面料为八宝团凤纹暗花缎织成料 , 肩袖部织金花凤纹云肩纹饰 , 袖织金花凤袖襕纹饰(图一二) 。
云肩|浅谈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织金凤纹云肩通袖襕夹袄
本文图片

1.明代织成料服用状况考述
“织成”并非是一种全新的织物组织 , 而是一种面料排版定织的方式 。 《说文解字·系部》有:“织而成之 , 不待裁剪之物” 。 通俗来讲 , 织成面料是一种正好能做一件服饰的匹料 , 面料织造前要先设计好服装的形制、尺寸、纹样、衣片排料等成衣过程的具体细节 , 面料上机织造时将衣裁片结构、纹饰布局等同步织成 , 面料下机后即按织好的线迹裁剪、缝制、穿用 。 织成料十分注重着装者身体尺寸、服装形制、衣料纹样设计这三个要素的匹配关系 , 织成纹样的设计者“既要充分了解裁片的结构与制作的流程 , 同时亦要具备通达的织造技术 , 才能将‘成衣’合理分解在有限的‘料’之上 , 在‘料’上体现‘成衣’之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