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水画|画不尽的绿水青山:现代人该如何欣赏青绿山水画

撰文 | 邱书婉来源 | 界面艺术
中国画题材大致分为三种,人物、山水、花鸟 。简单概述,隋唐之前兴人物,宋元时期兴山水 。而青绿山水画自带皇家审美基因,发展高峰在宋代,低潮在元代,继承在明代,复兴在近代 。为何会有这样的审美流变?掌握背后的规律有利于今日更好的赏析和创作 。
一 、生而高贵 自带传奇色彩
作为最知名的青绿山水工笔画代表,是北宋晚期的《千里江山图》,此画出自于一位名为王希孟的宫廷画院学生之手,当年他只有18岁 。少年似如天选之子,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指点,笔墨精进神速,用半年时间完成创作,或许是耗尽了心力,两年后不幸离世,但也仅凭此画,传世千年 。
青绿山水画|画不尽的绿水青山:现代人该如何欣赏青绿山水画
文章图片
北宋(960—1127年)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部分) 绢本51cm×1191 cm
近12米的长卷上,绘尽山川之壮丽,江河之秀美,青绿重色,历尽沧桑至今仍灿烂夺目 。气势磅礴的画面与金碧辉煌的色彩,传递出皇权与天人秩序之感 。
绘画在宋代,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最大原因是有来自官方的推广,喜欢艺术的宋徽宗专门开办了自己的皇家院校,培养宫廷画师 。整个社会也上行下效,蔚然成风,极为重视风雅之事 。
既然是皇家出品,作品必然带有宫廷审美之风 。而中国画的发展途径并非一开始就是水墨,反而是从设色开始 。设色,即晕染彩色 。中国古代对色彩研究早已有之,在周代就有“五色”的概念提出 。大自然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并无尊卑之分 。但人世间的色彩,是带有一定文化意味的 。比如黄色,代表九五之尊 。
上古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红和黑才是“正统色”,青色、绿色被视为“间色”、“贱色” 。然而两汉时期,西域佛教传入,绘制了大量图说教义的壁画,受犍陀罗画风影响大量使用青绿色,当时的敦煌就是西域佛教活动的中心,敦煌石窟壁画的青绿色调影响了中原传统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绿山水画的产生 。
青绿山水画|画不尽的绿水青山:现代人该如何欣赏青绿山水画
文章图片
敦煌壁画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从隋到唐再到宋,能用青绿色作画的基本都是御用画家或者皇家子弟 。因为此颜色来之不易,需要用比较昂贵的矿物质研磨而得,制作成本很高 。再加之,绘画材料仍然更多选用绢帛而非纸张,制作成本和创作周期都很久,从而进一步凸显了青绿山水的贵族身份 。
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艺术效果金碧辉煌,宏伟壮观,深受宫廷贵族喜欢 。然而宫廷的审美就一定代表最高境界的审美吗?如果回溯历史,会发现《千里江山图》在历史上的鉴藏体系中很长一段时间多处于一种寂寞的状态 。即使是宋徽宗最后给的点评也只是“上嘉之”,而非“神品”,这又是为何呢?
二 、为何偏偏是山水?
在宋代青绿山水画达到鼎盛之前,早有先人探索过,最有代表性的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被后世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开宗立派之作,而后还有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等 。
青绿山水画|画不尽的绿水青山:现代人该如何欣赏青绿山水画
文章图片
隋 (581年~618年)展子虔《游春图》绢本43cm×80cm
《游春图》表现了一队人马家眷,于春日泛舟于山水之间的景象 。1952年,收藏大家张伯驹捐献予故宫博物院 。如今,《游春图》已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时常会与观众见面,如2015年触发“故宫跑”的石渠宝笈特展,以及2017年青绿山水特展上 。